一年級音樂《小鼓響咚咚》教案
《小鼓響咚咚》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鼓的家族,能以看、聽、摸得形式了解打擊樂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過學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緒和力度變化。
二、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小鼓響咚咚》,并且提高學
生對音樂中強弱變化的感受和反應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學難點:用打擊樂器進行簡單的即興演奏
四、教學準備:小鼓,小米粒,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生練習
a.動物說話
b.小貓釣魚
2、音樂實踐活動
活動一、介紹打擊樂器:鼓
方法步驟
a. 小朋友們看!(教師很神氣的說)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b. 鼓的結構比較簡單,是由鼓皮和鼓身兩部分組成。鼓皮是鼓的發音體(教師
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動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經過敲擊或拍打使它振動而發聲的(教師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頭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會和鼓面一起發出好聽的聲音呢!
c. 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構造。
d. 感受鼓邊、鼓身的聲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邊呢?它和鼓心的聲音相同嗎?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聲音?(學生敲鼓邊,并模仿鼓邊的聲音:嗒嗒嗒)
e.小鼓正在和我們打招呼呢,你們聽:教師敲擊節奏 x x│ x –||。f.小鼓說了什么話?哦!小鼓說了咚咚 咚 咚︱咚咚 咚 –‖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小鼓的聲音!
g.教師小結:小鼓可喜歡我們的小朋友呢!
活動二、音樂游戲:《鼓上的小米粒》
方法步驟:
1、導語: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紹給我們了。(出示:老師手上抓著一把五顏六色的小米粒。)瞧!是一把五顏六色的小米粒,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這些小米粒不僅漂亮,而且很神奇,還會跳舞呢!不信,你們瞧!
2、音樂游戲:《鼓上的小米粒》(教師演示:老師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顏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擊鼓。以《小鼓響咚咚》的音樂作為伴奏。鼓點: x x │ 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嗎?好,我請這位小朋友上來。其他小朋友別著急,先看我來一遍!請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當成小鼓為我伴奏好嗎?(教師播放音樂,一個學生敲鼓,其他同學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當成是鼓,試著敲一敲。用 x x │ x—||的節奏。)
4、(1)教師再次打揍,小朋友仔細觀察,并試著想一想,鼓聲響,小米粒跳得怎么樣?鼓聲輕,小米粒跳得?(引出強弱關系)
(2)剛才小朋友們的表現真不錯。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師做動作:展開雙手,劃一個大圓)讓我們做鼓上五顏六色的小米粒,有節奏的跳一跳,好嗎?強拍上面老師拍的重,你們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師拍的輕,你們就跳的底,老師敲打鼓面表示強,敲打鼓身來表示弱。(放伴奏音樂,教師敲鼓,學生跳。)
活動三、學唱歌曲
方法步驟:
(一)創設情境、學唱歌曲
1、導語:剛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現在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靜靜地坐好。因為老師想給你們聽一首歌曲。歌曲里也給大家介紹了一面特殊的鼓,請大家仔細聽歌詞,聽聽我的這面鼓是怎樣的呢?歌詞里面都唱了什么?(播放歌曲范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