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教版)
(1)初聽樂曲。隨教師學唱主題a,要求能初步記住。
(2)復聽主題a。
(3)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
(4)完成課本上的作業:為a、b兩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語。
3、欣賞彈撥樂合奏《塔吉克的節日》
(1)簡介塔克族及鷹笛、手鼓。
(2)初聽樂曲。
(3)隨教師學唱主題,要求能初步記住,邊用“x.x x x”的節奏型為這一主題伴奏。
(4)學習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學生持手鼓實踐,部分學生模仿擊手鼓的動作。
(5)教師奏主題音樂,學生用手鼓伴奏。
(6)復聽樂曲。
4、小結:
教學反思:學生能專心投入的欣賞音樂,學習用手鼓的為音樂伴奏。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那達慕之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節日那達慕。
2、初步接觸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氣勢。
3、能為結束句設計不同的力度變化。
教學重、難點:相關文化的滲透以及情感的啟發。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 學生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音樂進入教室。
2、 師生問好。
二、新授導入
1、美麗的內蒙草原
師:“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白鳥兒唱、一彎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灑,啊!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背景音樂)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描寫的是哪里?
生:內蒙古大草原!
師: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綠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棗紅的馬,還有遠處緩緩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樺林。這就是盛夏的內蒙草原,從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到空靈的藏北大草原,從絢麗的木蘭圍場,到優雅的巴音布魯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還有陽剛的豪放。讓我們一同走進蒙古大草原領略他的美麗與豪放……(播放課件,隨課件帶領學生觀賞草原美景,并由學生匯報交流相關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服飾、節日等等)通過學生的匯報、教師的及時補充,結合課件給學生聽覺和視覺的刺激,帶領學生了解蒙古族,引發學習興趣后引導到蒙古的節日。
2、熱鬧的那達慕
師:你們知道蒙古最盛大的節日是什么嗎?
生:那達慕!
初聽環節,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的聆聽《那達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師:歌中寫了什么?(請同學讀詞)
師:從中你了解了哪些“那達慕”的情況?
生:人們要穿好節日的服裝!有騎馬比賽!參加那達慕的人很多很多,節日的場面很熱鬧!晚上人們載歌載舞、拉馬頭琴慶祝節日……。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除了這些你們對這個盛大的節日還有更深的了解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作匯報。
(播放課件,《那達慕之歌》作背景音樂)學生進行小組匯報,進行信息交流。
教師結合課件作補充,讓學生了解“那達慕”的來歷、節日活動內容、現在的“那達慕”等信息。那達慕,蒙語,意為游戲或娛樂。是集祭祀、競技、娛樂和祝福于一體的民族體育盛會。
教學反思:
學生唱歌時感情投入,歌聲整齊。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音樂活動《歡騰的那達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對少數民族節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