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教版)
1、繼續學習歌曲《牧童》。
2、欣賞歌曲《牧童》。
教學目的:
繼續學習歌曲《牧童》,在教師的指導下,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欣賞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風格的同一題材和體裁的藝術作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斯洛伐克民歌《牧童》進教室
2、跟老師一起律動,腳的節拍要準確
二、復習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發聲訓練唱(綠),老師彈奏旋律。
2、放磁帶,學生復習歌曲《牧童》
三、歌曲處理
1、《牧童》是一首江蘇民歌,歌曲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抒情,我們唱這首歌時不能大聲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詞出現了“依呦”,老師啟發,趕羊時的綿唱聲,這叫襯詞。老師再放音樂,看誰唱得好聽,看誰有表情地唱。
2、分小組討論,創編歌曲的力作,探討三角鐵的敲擊放法。
3、放音樂,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學表演,打三角鐵,老隨學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學們,我想問問你們,牧童放牧,不僅能放羊,還可以放什么動物。今天我們再來學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樣的畫面,點擊鼠標出現牛群、牧童、歌曲)
1、放課件《放牛歌》兩遍,學生可默唱
2、老師彈奏并大聲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
3、同學們,你們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展開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讓我們再來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個小牧童,老師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樣興致勃勃回家的。(放音樂,學生唱)
五、欣賞《牧童到哪里去了》
1、這個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們來聽一首歌,讓同學們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帶)
2、有誰找到了答案?
3、師:我們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學讀書呢。他實現了自己上學的愿望,我們是不是為牧童高興啊!
六、小結: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復習歌曲《牧童》學生表演;
復習放牛歌,可加上鑼、敲、镲的節奏,如沒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腳。
教學反思: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活動:創編《山林的歌謠》。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采集生活中的聲音,結合音樂作品中對其的描述,積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里,引導學生自己創編《山林的歌謠》。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導入:歌曲中描寫了哪些林間的聲音?
山風:呼呼呼呼;
小草:習唆習唆;
羊跳:蹦達蹦達;
小鳥: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
泉水:嘩嘩嘩嘩
小草:習唆習唆
小鳥:嘰喳嘰喳
馬蹄:嗒嗒嗒嗒
4、聲部節奏:將學生自己收集的聲音,轉成節奏模仿,再改為二聲部、三聲部等。
如:泉水:嘩嘩嘩嘩
馬蹄:嗒嗒嗒嗒
小草:習唆習唆
小鳥:嘰喳嘰喳
5、旋律寫作練習。
(1)歌曲中是怎樣描敘這些聲音的?再聽歌曲《山童》。
(2)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種形象創編旋律。
要求:選用書上給定的節奏型,在旋律寫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組展示。
(4)根據學生情況,將學生創作的單聲部旋律,組合成二聲部旋律。
6、將學生的作品錄制收集學生檔案夾。
教學反思:
音樂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生富有想象力,音樂感受力、表現力。積極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