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老師第二課時
媽媽 老師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鮮花愛雨露》;復習《我愛米蘭》,感受音樂的情緒與色彩的關系。
2.音樂活動“音的高低”。
教學目標
1.對音樂情緒的對比和顏色的對比有一定的認識。
2.能基本聽辨日常生活及音樂中聲音的高低和音色特點。
3.培養音樂興趣,激發音樂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歌曲《鮮花愛雨露》,請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復習聽賞歌曲《我愛米蘭》,請學生邊聽邊隨錄音哼唱。
3.從紅、黃、藍三種顏色中,為《我愛米蘭》選配一種適當的顏色,表示歌曲的情緒。
(二)音樂活動“音的高低”
1.由教師或學生列舉幾個自然現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對比的事例。
2.教師播放高低對比比較明顯的音樂片段,請學生分辨。注意讓學生發現和歸納。
3.根據教科書第六、七頁的插圖創設音樂游戲或音樂故事,通過模擬各種人物、動物的聲音表演各種角色。
本單元可設三個音樂小活動,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綜合在一起進行,可以由教師啟發或組織進行,也可以由學生分組自發分組創編進行。
三個音樂小活動的題目和游戲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員”
根據插圖編故事并表演,可以簡單化裝,表演與配音的同學可分開,也可以邊表演邊配音。
②“我編你唱”
唱、念童謠。節奏不變,音高可以由教師或學生自己創編,要求“叮”“當”必須一個高、一個低,就符合游戲規則。
③“看圖、聽音樂、找樂器”
通過觀察教科書上的插圖和其他有關樂器的掛圖(或課件),選擇部分高低音高對比明顯的樂器演奏片段,使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參與并表現自己的平臺,使音樂知識滲透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易于學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