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鏡頭里的奧秘1-小學六年級下冊藝術教案
第二單元(第一課時) 鏡頭里的奧秘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向學生介紹電影的發明、發展以及電影的有關知識,并從拍電影時的場記板引出電影的拍攝過程。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與交流來了解電影的發明、發展以及電影的有關知識。
2. 從研究拍電影時的場記板時作什么用的了解電影的拍攝過程。
教學重點:
電影的發明、發展及有關原理。
教學難點:
通過各種途徑自學習與交流。
教學準備:
有關電影發明、發展的短篇介紹、課件。多媒體播放系統。
課時:1課時
教學活動過程:
一、看電影:
通過電腦課件觀看最早的無聲電影、初期的有聲電影、黑白片和彩片,后來的電影發展的剪輯,感受和體驗電影的發展。
二、了解電影的發展。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準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后,又經過5年的實驗后,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后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制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制成功了“活動電影機”!盎顒与娪皺C”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二)1896-19xx年,電影從幼年期迅速成為一種藝術
早期的電影,還沒有脫離剛剛誕生的痕跡,它以雜耍和魔幻術的姿態,使人們感到新奇。
(三)1913-1926年,無聲電影走向成熟
蘇聯的著名電影大師謝蓋愛森斯坦是無聲電影時期為蒙太奇理論的建立與發展作出舉世矚目的重要貢獻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導演了第一部影片《罷工》,創造性地使用了雜耍蒙太奇,把沙俄軍警屠殺工人鏡頭和屠殺牲畜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現,造成了怵目驚心的隱喻。
(四)1927-1945年,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