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導學案
(播放歌曲《剪羊毛》。)
[設計意圖:學科滲透,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學唱歌曲
師: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感覺怎么樣?喜歡嗎?
生:(略)
師:那就請大家一起看著歌譜再欣賞一遍吧!
1、師生共同看譜聆聽,感受歌曲內容。
2、師生交流聆聽感受。
3、師小結:歌詞把羊毛形象地比喻成“白云”、“冬雪”、“絲棉”、“皮襖”,富于想像,很有意趣。表達了工人對勞動的熱愛和樂觀爽朗的性格。就讓我們美美地讀讀這首像詩一樣的歌詞,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來讀。
[設計意圖:聆聽歌曲,感受音樂色彩,聯(lián)系已有知識感受旋律特點,了解歌曲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4、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聽著你們的朗誦,我也想唱歌了,給我機會嗎?
那好,你們可要用心聽哦,可以用動作表示你聽到的內容。
5、師范唱,生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聽歌中自由地創(chuàng)作動作,表達情感,表現(xiàn)音樂。]
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坐不住了,想唱了吧?現(xiàn)在大家就做好唱歌的準備,根據(jù)要求來學唱歌曲。
6、練唱歌曲。
①用ιa輕聲哼唱旋律,注意強弱拍和換氣;
[設計意圖:用“l(fā)a”來模唱,既達到熟悉旋律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發(fā)聲練習。]
②把la改成唱名,唱曲調,注意樂句的連貫;
③輕聲填詞,咬準字音,跟上節(jié)奏;
④分男、女兩級接龍唱,比一比哪組更好。
師:你們唱得太好了!我得為大家鼓鼓掌。(鼓掌)
我突然有個想法,把歌曲改變成這樣唱,請大家?guī)兔⒅\參謀。
7、師把歌曲中“×·×” 改為唱,請同學們比較感覺。
8、交流感受,引導感受出“×·×”節(jié)奏的特點。
[設計意圖:名為參謀,實則體會歌曲附點八分音符的特色,激發(fā)感情演唱。]
9、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表現(xiàn)歌曲
1、欣賞卡通片《剪羊毛》,激發(fā)表現(xiàn)欲望。
師:同學們演唱得太棒了,我拿什么獎勵給你們?看,這件禮物喜歡嗎?(播放《剪羊毛》卡通片,師生隨歌曲演唱。)
[設計意圖:借送禮物之意,讓學生放松心情,欣賞趣味動畫,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師:你現(xiàn)在心情怎樣?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生:跳舞、畫畫、打擊樂伴奏……
師:你們有這么多的好想法,那趕緊找好朋友一起練練吧!
2、分小組交流、練習。
(師巡視指導,引導合作學習。)
3、分組展示,及時點評。
4、全體同學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激發(fā)熱情。這種表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符合兒童表達情感的特點。]
(五)拓展延伸
師:這趟澳大利亞之旅你感覺如何?有些什么收獲?
生:(略)
師小結:我和大家一樣,收獲很多。第一次當導游就去了澳大利亞,感受了優(yōu)美的風景,體會了澳大利亞人的勤勞,最重要的是收獲了同學們的智慧和能干。讓我為大家鼓掌吧!最后讓我們唱著《剪羊毛》愉快地走出教室。
(播放歌曲,生唱著歌兒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熱愛勞動,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
教后記:
本教案的設計力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擴展了音樂課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依托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了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端正學生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及創(chuàng)新精神。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