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音樂第五單元影視音樂教案
3、音樂小編輯。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一步提高學生演唱二聲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視音樂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音樂小編輯,進一步提高學生欣賞樂曲的能力,能注意到樂曲在配合畫面時的相輔相成作用,并能創造性地進行包括模擬“音效”在內的配音。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師:這節課我們先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請大家分成兩組,分別演唱高、低聲部。在演唱時,請大家注意音準以及兩個聲部的和諧,而且要唱得優美些。
生:演唱歌曲。
2、欣賞《迎春》《紙風車》
(1)聆聽音樂,請學生談談感受。
(2)教師介紹樂曲是電視連續劇《大宅門》的配樂,介紹《大宅門》劇情。
(3)播放《大宅門》片段,邊看邊欣賞音樂。
(4)請學生談一談這兩段音樂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以及它們在電視劇中所 起的作用。
(5)教師總結。
3、欣賞《風》
(1)聆聽音樂,請學生談談感受。
(2)教師介紹樂曲是電影《英雄》的配樂,介紹《英雄》劇情。
(3)播放《英雄》片段,邊看邊欣賞音樂。
(4)請學生談一談這段音樂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以及它們在電視劇中所起的作用。
(5)與《迎春》《紙風車》相比,這三段配樂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首作品?為什么?
(6)教師總結。
4、音樂小編輯
請同學自由組合,分別為這四個場景配樂,并增加模擬音效。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并表演。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電影介紹
教學目標:
了解幾部電影的時代背景及劇情介紹。
教學過程:
1、《祖國的花朵》
《祖國的花朵》是我國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園生活的優秀影片。這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影片充滿歡快清新的時代感,既是新時代小主人幸福生活的畫卷,更是社會主義新中國道德風貌的頌歌,它通過一所小學五年級學生相互關懷、共同進步的故事,塑造了各具特色性格突出的孩子形象,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早期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之情。片中主題歌《讓我們蕩起雙槳》抒情、明快,深切地體現了影片的主題和人物的思想情緒,代代傳唱至今。
長春電影制片廠1955年出品
編劇:林藍
導演:嚴恭 (電影《三毛流浪記》導演)
副導演:蘇里(電影《劉三姐》《平原游擊隊》導演)
演員:趙維勤、李錫祥、張筠英、張園、郭允泰、史林、黃素影、呂大渝、柳青、姚相、吳文敏、劉家彬、陳克然、趙維仁、趙鶴年
劇情介紹:
“北京小學”五年級甲班,有四十幾個同學,大多數都是天真、活潑、聰明的孩子。只有江林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不合群,還有不關心別人的楊永麗,他們沒有戴上紅領巾。“六一”兒童節,“北京小學”五年級甲班的同學們,在中山公園與工人叔叔聯歡,楊志平叔叔注意到還有兩個孩子沒有戴上紅領巾。臨分別的時候,他囑咐孩子們:“希望你們要好好學習、互相幫助,爭取做一個模范班!
五甲班的梁惠明決心要照楊志平叔叔的希望去做。江林的功課不好,梁惠明就開始幫助他溫習功課。楊永麗不合群,在班會上和大家吵架,惠明就跑去勸她。但是,她滿腔熱誠地幫助江林溫習功課,江林卻假裝肚子疼,跑出去捉麻雀;她耐心地勸說楊永麗不要和大家鬧、不要撒謊,楊永麗卻沖著她大喊大叫,說她領頭欺負人。她傷心地哭了,同學們都同情梁惠明,都覺得對江林、楊永麗這兩個人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