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潑水節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教學目標: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樂的潑水節》。
2、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并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感。
3、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潑水節的錄像片段)
師:我們今天將學唱的歌曲就是表現傣族人民潑水節情景的。
2、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
(1)教師范唱或播放范唱帶,使學生對歌曲的內容、情緒、音調、節奏、速度有所了解。
隨范唱的錄音學唱歌詞。注意區分“x.”“.x”這兩種不同的節奏和第二段歌詞“人人都像只∣小水鳥∣”節奏的正確。難點是結束句中“哎羅”兩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揮手勢予以提示。
(2)引導學生分析樂譜,哪兩個樂句節奏完全一,音調也大多相同,兩處不同的音調你能唱準嗎。
(3)學唱第一、二樂句的歌譜,可結合運用聽唱法。
(4)隨伴奏帶再學唱幾遍歌詞。
(5)介紹傣族樂器鑼與象腳鼓的斗爭,部分學生可用大鑼和鈴鼓模仿其音響。
3、學生幾個傣族舞蹈動作,隨音樂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與其他少數民族一樣,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動作很有特點,也不難學,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學跳幾個傣族舞蹈的動作。
三、音樂活動:當學生初步學會后可讓他們伴隨《快樂的波水節》的音樂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興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再找些傣族風格的樂曲來代替《快樂的潑水節》,這不但可使學生更增添興趣,而且可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傣族風格的音樂。
四、最后在邊唱邊舞蹈中結束全課。
教學反思:
學生對本課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唱歌時感情投入,歌聲整齊,音樂活動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