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音版)
3. 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 編創與活動
1. 音的長短是本課的知識點。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覺理解音的長短。
2. 用比較的方法說也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3. 用打擊樂敲擊,就出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4. 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七. 編創與活動: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個聽辨強弱的游戲。
活動方法:
1. 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鼓,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 教師擊鼓的速度可慢些,強弱要分明,教師可四音為一組,如強x x x x弱x x x x 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 還可以讓學生隨教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弱時逆時針走。
4. 教師可發動學生獻計獻策,怎樣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到編創活動中。
第九課 游戲
教學目標:
一. 通過聽《火車波爾卡》、《捉迷藏》,唱《火車開啦》、《躲貓貓》等音樂活動,表達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歡樂的情緒。
二. 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并通過歌曲的游戲,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三. 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填寫節奏,并能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教學重難點:
唱《火車開啦》、《捉迷藏》,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填寫節奏。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表演《火車開啦》
1. 聽《火車開啦》的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 聽《火車開啦》的錄音,默讀歌詞。
3. 聽《火車開啦》的錄音,按節奏讀歌詞。
4. 聽教師范唱,小聲跟唱,自編動作表演。
二. 編創與活動
1. 課本出現的兩組節奏,第一組是火車的叫聲和大車輪轉動的聲音,第二組是大車輪和小車輪轉動的聲音,大車輪的聲音讓學生填寫完整。
2. 啟發學生回答火車開動時發出的各種聲響,學出來 ,給大家聽,“大車輪的聲音填寫哪個音合適?”
3. 學生看教師手勢分三組依次讀出,再讀兩組(叫聲、大輪聲)(大輪聲、小輪聲),再三組(叫聲、大輪聲、小輪聲)一齊讀出,形成三聲部的效果。
4. 可讓學生分組設計“火車開來了,又開走了”的情景,設計讀節奏的方法,看哪一組表現的形象生動。
三. 聆聽《火車波爾卡》
1. 初聽樂曲前不做導言,讓學生感受樂曲鮮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說一說自己想象的事物。
2. 簡介樂曲軼事,引導學生說出樂曲中描述的火車是怎樣開動的。
3. 復聽樂曲,讓學生隨意做動作感受。
四. 編創與活動
1. 開火車的游戲,由歌謠和歌曲《火車開啦》組成。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比賽。
活動過程:
大家一齊唱開火車的歌,從一個站向另一個站“開”去,到了一站,讀拍歌謠,然后再向另一站“開”去。
要求讀拍歌謠準確、清晰。達到要求者給這個車站起名字,然后再游戲。
2.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游戲,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投稿。每一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戲方式,看哪一組游戲編創的好。
五. 聆聽《捉迷藏》
1. 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生動活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