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音版)
3. 提示學生哪兩段音樂相近似?然后讓學生在空格里填畫上顏色。
4. 讓學生欣賞童聲合唱曲《花蛤蟆》,以擴展學生的視野。
四. 聆聽《野蜂飛舞》
1. 要示學生能安靜地聆聽管弦樂《野蜂飛舞》。結合課本兩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飛舞的形象。
2. 還可以啟發學生自己畫一畫圖形譜,還可以隨著音樂模仿野蜂飛舞的動作體會音樂表現野蜂飛舞忽上忽下、聲音時強時弱的特點。
3. 可以講一講《薩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五. 表演《小蜻蜓》
1. 用模唱的方法學會歌曲《小蜻蜓》。
2. 指導學生演唱歌曲時,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個音的時值,更好地體現歌曲的抒情性。
3. 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情景,從而讓學生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4. 提示學生說出小蜻蜓的身體特征,學會歌曲后,參考動作或自編動作,并選擇編創好的動作,全體同學一齊做。使學生有信心在今后的 更善于動腦編創,激發學生的編創熱情。
第八課 小小音樂家
教學目標:
一. 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覺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 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 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重難點:
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表演《法國號》
1. 用模唱法學習歌曲產《法國號》。
2. 演唱時聲音干凈而富有彈性。“嗡巴巴”第一個字“嗡”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這首歌。
3. 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
4. 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二. 聆聽《號手與鼓手》
1. 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舉手表示。
2. 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3. 分組表演。
三. 表演《布娃娃彈琴》
1. 用聽唱法學習《布娃娃彈琴》。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 聽教師范唱,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歌聲擊拍。
3. 4小節一句跟著老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歌中兩處“3 2 1與2 3 2”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4. 注意學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5. 可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四. 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 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 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音樂中的洋娃娃怎樣跳舞,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3. 復吸樂曲,一部分同學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五. 聆聽《星光圓舞曲》
1. 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
2. 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