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音版)
4、學習歌曲,指導學生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大家來勞動》感受,表現歌曲堅定有力的音調,演唱時要注意強調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動力感。
5、運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木魚、碰鈴)請其他同學用拍手伴奏。
【要求】做到兩個樂器配合協調。
四、小結
今天,同學們不僅認識了"走歐"二分音符的節奏,而且學會了《大家來勞動》希望同學們學了這首歌之后,都能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都會喜歡你的。新課標第一網
第七課 小精靈
教學目的:
一. 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 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三.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抒懷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四. 能按節奏編創歌謠。
五. 聆聽《野蜂飛舞》,想像音樂中所表現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自己聽后的印象。
教學重點: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學難點:
按節奏編創歌謠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表演《小青蛙找家》
1. 讓學生多聽范唱,輕輕地跟著歌聲拍手,跟唱準確。
2. 結合課本中的插圖,編講“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再范唱,小學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敘述性的,要唱得輕快。“跳跳、呱呱”的襯詞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喚,要唱出那種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勢----啟發學生向上滑,像蛙叫聲,要唱得明亮而有彈性,結束句要唱得連貫,一氣呵成,表現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悅心情。
3. 歌曲學會后進行游戲的同時可選擇幾名學生擔任伴奏,木魚為,碰鐘為“x -”,注意敲擊的聲音與唱歌的聲音協調。
二. 編創與活動
1. 結合本課主題“小精靈”,啟發學生“你喜歡哪一種小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2. 讓學生先讀出課本上的兩句歌謠,體會其節奏,再按節奏節奏編創。
3. 將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的小動物編歌謠形成一組,并說給大家聽,看哪一組編創的歌謠好。
三. 聆聽《小青蛙》
1. 聆聽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時,導言:種子非常喜歡雨露,盼著喝飽了雨水發牙長大,那么小動物呢?它們也喜歡雨水嗎?我們今天就來聽一聽《小青蛙》這首樂曲。感受我國的民話樂器二胡是怎樣表現《小青蛙》的。
2. 初聽全曲。然后提示學生:“在樂曲聲中你聽到了小青蛙的叫聲了嗎?還模仿了哪個小動物的叫聲?你知道哪里描繪了青蛙活潑的跳動,哪里描寫了茫茫的夜色,還有狂風、云霧,你都感受到了嗎?請你再聽一次樂曲,當你聽到你認為是描寫了一定事物的音樂時,用動作來表現。”復聽時,讓學生聽音樂隨意做動作,然后,讓學生把感受到的音樂用語言描繪成一個簡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