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音樂第四單元看大戲教案
4、拓展性作業
分小組自愿結合,課下收集資料,下節課向學生們分組介紹我國其他地區的劇種。
從幾個方面入手:發展歷史、音樂風格、主要劇目、優秀演員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報花名》。
教學目標:
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評劇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的劇目。欣賞《報花名》進一步感受評劇演唱特點,通過欣賞、模唱感受評劇藝術的深厚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1、教師課前要了解各小組的學習情況:戲劇種類、相關知識資料的準備情況。
2、導入:播放歌曲《看大戲》
提問: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哪種戲劇?今天哪個小組的同學向大家介紹他們學習的內容?
3、小組介紹:評劇
(1)發展歷史
評劇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地方戲,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廣泛流行,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
評劇的前身是蓮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戲”,俗稱“唐山落子”,“蹦蹦戲”,關外有“奉天落子”的稱謂。蓮花落這種民間說唱藝術歷史悠久,流域甚廣,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
評劇產生于河北東部的灤縣農村,于19xx年左右形成。1935年蹦蹦戲在上海演出時,正式使用評劇名稱。
(2)藝術特點
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話。表現時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親切的民間風味。它的形式也相當活潑、自由,極其擅長于表現絢麗多彩的現實生活,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3)音樂特點
音樂唱腔,初具板腔體樣式。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調、鎖板等;伴奏,以板胡為主,兼用嗩吶、笛子;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傳統秧歌舞蹈動作外,不受嚴格的程式規范束縛,動作較為自由。念白以唐山地方語言為基礎稍加韻化而成。
(4)代表劇目
《楊三姐告狀》《花為媒》《秦香蓮》《劉巧兒》等。
(5)優秀演員
白玉霜,評劇表演藝術家,生于19xx年,卒于1942年,祖籍河北灤縣。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是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她11歲從劉某學京韻大鼓,14歲拜老藝人孫鳳鳴為師改學評劇,30年代與劉翠霞、李金順、愛蓮君并稱評劇“四大名旦”。
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轉,音色純正,鼻音共鳴好,中低音寬厚圓潤,富于抒情性。同時創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并不以高音高嗓去迎合觀眾,而是通過表演來打動觀眾,細膩地傳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評劇的“白派”表演藝術。
代表劇目:《秦香蓮》《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空谷蘭》《珍珠衫》《李香蓮賣畫》及電影《海棠紅》等。
4、欣賞《報花名》
設問的問題:
這是哪出戲中的唱段?
簡單了解《花為媒》的劇情。
此段唱腔中都唱了哪些花名?
模唱:感受音樂風格。
介紹演唱者:新鳳霞。
杰出的評劇演員新鳳霞,六歲學京劇,后改習評劇。十四歲主演,三十九歲被迫離開舞臺。她獨特創新的演唱藝術,開一代新風,影響深遠,至今為廣大觀眾所稱道和留戀,被譽為一代評劇皇后。代表作《花為媒》《杜十娘》《小二黑結婚》《祥林嫂》等。
4、師生總結結束教學。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花木蘭》
教學目標:
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河北梆子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欣賞《花木蘭》,進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樂特點。對比欣賞豫劇《花木蘭》,學習了解豫劇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