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音樂第四單元看大戲教案
模唱:感受音樂風格。
5、欣賞河北梆子《花木蘭》
設問的問題:
揭示曲名:《花木蘭》
樂曲的旋律由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緒怎樣?分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這首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么?
猜一猜:這首樂曲采用哪個戲種的基本音調?
6、小組介紹:河北梆子
(1)發展歷史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陜梆子演化而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間(182─1850年)。山陜梆子是由到河北經商的商人帶來的,流入河北后,在長期的演出過程中,為了贏得當地觀眾的喜愛,根據當地的語言習慣、情趣、愛好等,在藝術上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創造,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地演員逐漸增多,導致河北梆子這一新劇種的形成。
(2)藝術特點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聽來能使人有熱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3)音樂特點
河北梆子的唱腔,屬板腔體。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現慷慨悲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種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約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樂曲牌五十余首,管樂曲牌百余首。除在個別劇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樂曲牌)主要用來渲染劇中的環境氣氛以及為人物舞蹈動作伴奏。
7、背誦古詩《木蘭辭》
8、拓展性欣賞:民族管弦樂交響詩《花木蘭》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唱歌《看大戲》。
教學目標:
學習歌曲《看大戲》,設計歌曲的念白節奏,正確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豫劇《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劇的唱腔風格。
2、學習歌曲《看大戲》
(1)初聽:體會樂曲的情緒,感受樂曲的風格。
(2)這首歌曲采用了哪種戲曲的音樂?
(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過門、變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確演唱。
(4)學生自主設計念白的節奏。
(5)完整演唱歌曲。
3、欣賞學生提供的音響材料
可以用聽賞判斷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4、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情況。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