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2,山峰蜿蜒重疊,江流曲曲彎彎,聽,順著水流又飄來了好聽的山歌:常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五,選擇性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城關小學 甘玉紅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圖文對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各部分的內容.
教學流程:
一.,整體感知,引入新課.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導入語: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它以其高大堅固,氣魄雄偉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奇跡,成為外國人到中國不能不去的旅游區.在我們祖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外國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聞名的桂林.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桂林山水》.(板書課題)
(2)課件出示彩圖,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讓學生感受.
二,課件出示圖,提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1,觀察順序:先整體觀察,再部分觀察.分部觀察時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結合起來進行觀察.
2,觀察方法:在分別看水和山時注意它的特點,邊看邊想象,用欣賞的方法看.
3,說說觀察內容時要說出從哪兒看出來的 (桂林山水清秀玲瓏,優美動人.漓江的水平靜,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有象山,老人山,駱駝山等,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幾只小船青山,綠水,紅花,小舟匯成一幅錦繡山河的美景.)
4,學生試說圖意.
①請學生說說漓江的水.
(深綠色的漓江水,從眼前伸向遠方,平靜,清澈.近處漁人的竹筏和小船,兩只貨船平穩地行駛.對岸幾條木船靜靜地停靠著.遠處有一只大船牽引著小木船正緩緩地開來.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現于水中.)
②請學生說說桂林的山.
(近處的三座山,左邊的像駱駝,右邊像大象,中間的像老人;遠處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顏色各異,色彩明麗,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③請學生說說山水交融的情景.
三,圖文對照,理解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指名朗讀課文.
2,分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課文中的插圖配合,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 你讀懂了什么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3,另外幾節主要寫什么
(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課文的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猶如一幅完整而美麗的畫卷.)
4,討論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講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講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講桂林的山水美.
四,指導朗讀,完成練習.
1,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讀課文,并指導.
2,練習認識并理解重點詞語
波瀾壯闊 翡翠 拔地而起 屏障 翡翠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連綿不斷 水平如鏡
五,小結:
同學們,桂林山水初步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完全是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桂林山水美景圖.下節課,我們再來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總—分—總"的敘述方法,分點把特點突出來;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討論"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的意思
2,聽錄音,初步把握整體內容和段落結構.
二,看圖自讀,感知課文.
(出示課件)邊看圖邊讀課文.
1,仔細看圖,觀察發現桂林山水的特點.
2,圖文對照,找出文中與畫面直接對應的語句.
三,圖文結合,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討論:作者為什么會蕩舟漓江 作者先看到的是什么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四人小組討論: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作者拿什么和它相比 比的目的是什么
2,對比時作者是怎樣寫的 談談自己的理解.
3,自讀課文,理解第二自然段排比句的作用.說說作者的比喻還可不可以換更好的.
4,指導朗讀排比句.教師以第一分句為范例,指導學生讀排比句.學生試讀,同桌互評,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總結上一段的學習方法.
2,學生自學.
3,討論匯報自學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四段.
1,作者看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后,有寫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