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收獲教學設計
活動名稱
秋天的收獲
教 材 的 分 析《秋天的收獲》是義務教育標準課程實驗教科書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歡的圖文并貌的行式展現,內容新穎,可操作性強。
秋天,天高云淡,風清氣爽;大雁南飛,蟋蟀呢喃;瓜果飄香,田野金黃;菊花盛開,落葉飄揚……在孩子們童話般的世界里,秋天是那么美,那么充滿詩情畫意。可是,身處城市的兒童越來越遠離自然,他們對秋天的美好缺乏深切的感受,更無從體驗到秋收帶給人們的喜悅之情。為此,教師充分地利用了學校的教育基地(果園)和周邊的教育環境(植物園),設計了該主題活動。通過《豐收的果園》、《尋寶物》、《秋天的創作》讓兒童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體驗豐收的喜悅之情以及秋天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設 計 理 念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創造學生樂與接受的學習環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把動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鼓勵學生的多種嘗試和創造性的思維,才能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和結論,用經過生活錘煉的用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
教學目標1.觀察并參與秋天的收獲,體驗豐收的喜悅,愿意與別人分享快樂。
2讓兒童在秋天的自然中體驗到愉快和舒暢。
3.了解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勞動果實,尊重付出勞動的人。
4.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
5.獲得有關的農作物和其它動植物的知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校資源(果樹園) (植物園) 若干白紙 膠水
教學內容
1.豐收的果園
在教師及家長的帶領下,學生到灌口觀光果園,幫助采摘果實。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讓學生在勞動中認識果實。了解果實的特征以及有關果實的知識,學習—些簡單的勞動技能,知道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果實,體會勞動創造幸福的道理,體驗豐收和喜悅之情。
2.尋寶物
教師組織學生到萬石植物公園,尋找某種植物的落葉、果實、種子或好玩的小東西,裝在塑料袋中,收集好,為下一次活動做準備,通過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感受自然的美,在秋天的自然中體驗到愉快和舒暢,體驗探索自然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秋天的創作
學生利用秋天的果實、樹葉、種子等自然物進行拼圖、作畫、做標本、做玩具等或進行環境布置,甚至有創意地玩出各種秋天的游戲,充分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流程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教
學
流
程
活動一:豐收的果園
一、談話引入,提出注意事項
教師: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樹已經結滿了果實。今天,我們要到果園去,大家高興嗎?
(“耶”,學生頓時歡呼雀躍起來。)
教師: 到果園去要注意什么?
(學生已有了多次外出活動的經驗,他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許多注意事項。)
二、組織學生乘車到達果園
(一路上,學生們非常興奮,有的邊拍手邊唱歌,有的觀賞窗外的秋景。學生們有說有笑,還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學生:啊,秋天太美了!樹上的葉子怎么都變黃了?
教師:你們說呢?
(這時候,學生們紛紛舉手)
學生:因為到了秋天,天氣變得比較干燥,葉子中的水分變少了。
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是從《十萬個為什么》里面看到的。這本書里有許多知識呢!
學生:(手指著窗外的稻田)你們看,你們看, 田野里一片金黃,農民伯伯們正在田里收割小麥呢。
(生長在城市的學生第一次看到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情景感到格外欣喜。但遺憾的是學生們把“稻谷”當作“小麥”。借此機會,教師示意司機停下車,帶學生們到稻田邊,讓學生認識了稻子;觀看農民的勞作,并欣賞田野的景色。)
三、請果園的工作人員做簡單介紹
到達果園后,工作人員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耐心、詳細地介紹果園的整體情況。
四、學生分成四組,隨工作人員參觀,認識果樹、果實,幫助采摘果實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從中體會農民伯伯的勞動是很辛苦的。
工作人員帶領學生深入果園,接觸果園,教學生認識了蘋果、柿子、橘子、梨、杏等果樹,并向學生們介紹了有關的知識,然后帶領學生來到了柿子林。此時,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學生們一進入果園,看到果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紅艷艷的柿子,個個欣喜若狂,亂蹦亂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不用老師和工作人員安排他們就與正在果園里采摘柿子的果農們一起采摘果實,將果實輕輕地擺放進筐里,并向果農民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如:為什么柿子有的紅有的黃?這些果樹是怎樣長大的?為什么果樹外要掛一層網?為什么柿子里面有的有籽有的沒籽?它有幾個品種?果樹會生病嗎?怎么給果樹治病?這些柿子能賣很多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