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盤古開天地》課堂實錄一
(播放課件,神話故事圖片滾動出現“《黃帝戰蚩尤》《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比較有名的神話故事,最后打出“讓我們,親近神話故事”的字樣)。
(看著精美的圖片,聽著優美的音樂,孩子們顯得很興奮!)
師:同學們,兩節課很快就結束了,但是我想,留在我們腦子里邊的一定是許許多多神奇的畫面;留在我們腦子里的更有盤古的創造的精神(圈出“創造”)。其實《盤古開天地》這個神話故事也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用粉筆將“創造”和課題連上線),讓我們也同樣記住這些可敬的具有創作精神的勞動人民!下課。
張祖慶:
一、如何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拿到一篇課文,我們大致會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要編排在這一冊、這一單元?這篇課文隱藏著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哪些可能因子?對這些問題有了一個相對深入的思考,我們便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這篇課文目標制定的過程,我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本的特點
文本有什么特點?這是我備課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研讀文本,因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們才會深刻把握文本的規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點的教學目標。
從文體上說,這是一篇神話故事,神話故事屬于民間故事的文學樣式。有一個神奇的人物,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是這類文體的共同特征。本文也一樣,字里行間充滿了想象的張力。
從結構來說。文章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條理非常清楚,前四段將盤古如何開天劈地,最后一段,總結了全文。課文第四段則采取‘總起——分述“的結構方式,將盤古倒下后的巨大變化寫得精彩紛呈。
從文字來說。文章語言凝練準確,形象生動。尤其是第三段和第四段,更是將漢語的節奏感、形象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文的魅力,體現在故事的神奇和語言的魅力上,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無論是語言的魅力還是故事本身的魅力,都是需要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和品味的!因此,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提出了”
通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激發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的目標。這個目標,既有過程與方法的描述(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又有價值觀的描述(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激發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更有知識能力的描述(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這個目標是本課教學的主導目標。同時,根據第四段課文的特點,我也設計了如下的目標:讀懂“總起——分述”的段落,并能仿照課文第四段的句式練習說話。這一目標是總分段式訓練的順手捎帶,也是讓學生感悟神話之神奇的補充。
第二:學習的起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如過把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比做一次長長的旅行的話,那么,我們教師必須要隨時了解我們的孩子從何處起步,他們在總體到達了什么地方?他們將繼續往哪個點前進?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曾經掌握了什么和將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經有了哪些本領和將要練習哪些本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三上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識字能力,他們已經具有初步的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能力,他們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還不能掌握抓要點復述課文。對于神話故事,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而在今后的學習中,他們還會接觸一些神話故事和其他類型的民間故事。因此,第一次親密接觸神話故事,教師不可草草過場,而是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初步感受神話的美好,進而在自己的心里種下一顆熱愛神話故事的種子,讓孩子對這種文學樣式繼續保持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因此,在目標描述中,我特意加了個”“初步感受”、“激發興趣”的字樣。是的只有孩子們對語文葆有濃厚的興趣,孩子們才會快樂地享受語文。而對復述的要求,則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抓要點、用自己的話復述神話故事”,而不是“獨立復述”,更不是“創造性地復述”。
第三:編者的基點。
第四:課標的落點。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