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方法
——我如何能夠說出或寫出“自己的話”?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符合基本的語法規則而不致出現嚴重的錯誤?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變得更加得體?
10. 總結
——我如何確定在一個單元里重點學習了什么內容?
——我如何確定在學期或學年里重點學習了什么內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具體的優勢?
——我如何具體地確定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類情意策略
這是中學師生比較容易忽略的學習策略。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識和技能的發展上,從而沒有重視自己在行為和內心的“深層”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這些事情阻礙了我們的進步。
1. 動機
——我為什么要接受某段語言材料?
——我要用這些語言材料做什么?
——我說話和寫作為了解決哪些問題?
——我是否能夠做到“有感而發”?
2. 信心
——我在閱讀時遇到難詞難句能夠保持原有的閱讀心態嗎?
——我在談話時會遇到“詞不達意”的情況,我能夠繼續維持談話嗎?
——我能夠不怕出錯嗎?
3. 堅持
——我能夠不斷地積累新詞語嗎?
——我能夠在較長的時間里不斷地增加閱讀量嗎?
——我能夠不斷地進行口語的自我訓練嗎?
4. 激情
——我經常能夠被閱讀的東西感動嗎?
——我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心聲嗎?
5. 合作
——我能夠和同學討論問題嗎?
——我能夠和老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嗎?
——我能夠和同桌伙伴進行連貫的口頭表達嗎?
——我能夠向同學或老師適度地求助嗎?
以上三方面的學習策略對中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當把這些學習策略作為基本目標,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水平。
三、中學生應當如何發展英語學習策略?
調查表明,我們的中學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學習策略的素養:
1.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
2.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估能力;
3. 學習情緒的調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學習方法。
中學生應當針對自己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改進學習策略。
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策略應當及早培養,事實上,應當越早越好。但是,這并不等于說,高中學生已經無法提高學習策略水平了。我們應當認識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經過了學習策略訓練之后,也會明顯地看到效果。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按照上面的三類目標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我們應當依*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較準確的診斷。
2. 從改變學習習慣入手。學習策略一般都滲透在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之中,所以,我們進行學習的主要障礙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提高學習策略水平。
3. 放慢學習速度,克服急躁情緒。培育好的學習策略,必須從某一項具體的學習事件做起,放慢學習速度將有助于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們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會照該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進。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收到明顯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漸地抵達目標。
5. 注重內心檢驗。在每一次學習事件里,我們都應當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驗和反思上。比如說,你正在構思一小段英語短文,你可以先用幾分鐘想一想自己如何寫,然后停下來,“檢閱”一下自己這個“想”的過程,看看自己是怎樣“想”的,可否做一些調整,接下去,再進行幾分鐘的構思。
6. 反復磨練自己在學習事件過程中的那些瞬間活動。你讀一篇文字,說或寫一段話,那轉瞬即逝的心理活動實際上是決定你的學習質量的關鍵性環節,你要抓住這樣的關鍵環節,不斷地鍛煉自己,不斷地提高這些瞬間的“工作質量”。
在本文的結尾處,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學家R.J.斯騰伯格(R.J.Sternberg)。這位專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時把信息加工分為3類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識習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語言學習,從其本質上說是一種信息加工的過程。而我們在本文中討論的學習策略,在主要構成成份上應當說就是元認知能力。斯騰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進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騰伯格斷言:元認知結構發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較為薄弱的人。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來斷言:能夠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的學生就是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希望中學生能夠在學習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