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冒險小子走鋼絲
三、教師出示多種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教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現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師:想想這些材料能不能幫助小人穩穩地快坐在鋼絲上不掉下來?
你們覺得能不能成功?(教師在記錄表上進行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第二次探索多種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師:到底能不能成功,請你們用桌上的材料想辦法讓小人穩穩地跨在鋼絲上。(幼兒操作)
(2)教師依次展示4種材料的探索結果。
①【橡皮泥】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橡皮泥的情況,他有沒有成功?
教師小結:原來,要想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左右兩只腳上的橡皮泥必須用的一樣多。
②【夾子】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夾子的情況,他有沒有成功?
教師:你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小結:原來左右兩邊夾得夾子數量一樣時,小人就能平穩的跨在鋼絲上了。
③【積木】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積木的情況,他有沒有成功?
教師小結:原來,要想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左右兩只腳上的積木必須一樣多。
④【回形針:】
教師:一起來看看,請回形針幫忙的有沒有成功?看看他是這么做的?
教師:為什么兩條腿上是5個的時候還是沒有成功?(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請小朋友看老師這樣做,能否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教師不說直接做——老師在這條腿上加一個,另一只腿上也加一個。)
(若不成功繼續···)
教師:現在成功了嗎?為什么呢?
教師:為什么剛才兩條腿上都是5個的時候沒有成功,現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針)
*教師:是不是在一條腿上增加?(兩條腿上都要增加)
教師小結:原來,5個回形針的時候兩條腿上的重量太輕了,當老師增加回形針的時候,兩條腿上的重量就足夠重,小人就能跨在鋼絲上了。
(4)教師播放課件進行小結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要想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首先:1、把物體放腳上;2、放的東西要一樣重;3、如果太輕了,必須增加質量。這樣才能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同步的演示課件)所以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師在大記錄表上統一記錄)
3.教師請失敗的幼兒再去試一試,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現在請沒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過來。
(環節評析:本環節,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請幼兒分組進行探究,和集體操作相比,分組既能節省時間,且更有針對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動的重難點部分。利用記錄表,師幼集體進行猜測和記錄,使沒有參與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兒也知道實驗結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結部分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幼兒直觀的認識到使小人平穩跨坐在鋼絲上的條件,使得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便于幼兒接受。)
四、教師組織幼兒帶領小人進行走鋼絲表演
教師:現在,冒險小子邀請成功的小人參加走鋼絲表演,我們一起來吧!
(環節評析:這是個延伸環節,讓幼兒體驗到制作和游戲的樂趣,切合本次活動的主題。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在玩中學、做中學的道理。)
五、教學反思
本活動,從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在用時方面有點過長,在幼兒分組操作的環節,時間應該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時候語言可以再簡潔一點,活動中幼兒對于貼硬幣以及后面的分組探索積極性很高,都能積極的投入操作實驗。本活動最難的難點是回形針,因為它很輕很小,要想讓它成功,不僅要在腳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個數還必須足夠多、足夠重,這與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個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針至少是5個以上,這樣的操作對于沒有耐心的幼兒是一個挑戰。所以教師在該環節應多加的引導,在本次的教學中我的引導還不夠,需要更多的引導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