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玩玩開心網
理論依據:
幼兒學習數學受到其心理結構的特點和水平的限制,他們對數學概念真正的理解只能隨著智力的增長而發展。3~6歲的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受知覺支配,思維往往無中心性、不可逆性,易受干擾,易絕對化,缺乏穩定性和守恒性。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數數、移動、拼擺重合等方法來比較兩組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感知面積守恒的概念。
2、 培養幼兒合作、協商的能力,在操作實踐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三角形等圖形積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二)以游戲過關的形式展開活動,通過數數、擺放、拼搭等方法感知守恒
1、比較花園的土地
教師小結:雖然兩塊地看上去不一樣大小,但是小朋友用了數數、移動的方法,比出了原來兩塊地原來——一樣大。
2、比較屋頂的大小
分組實驗:動手操作拼圖形,感知圖形面積的守恒。
引導幼兒排除不同圖形形狀的干擾,選用相同的小三角形放在大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長方形的屋頂上。比較每個圖形中三角形的多少,感知面積的相等。引導幼兒用圖加文的形式進行記錄。
教師小結:拼一拼,數一數的辦法讓我們知道,雖然兩個圖形形狀不一樣,但其實他們的的大小是一樣的。
(三)延伸活動:原來一樣大,去掉一樣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是否一樣多?
創作感悟:
從數理知識的特點出發,幼兒學習數學是從作用于事物的一系列動作開始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多次引導幼兒用了觀察法、操作法、比較法、啟發探索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思維,獨立探索并獲取新的數學知識。如在測量面積守恒時,我讓幼兒用四塊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去測量,大班幼兒已能獨立解決測量,兒童通過同一性、補償性、逆轉性實現了思想的轉化,取得了守恒,顯示了幼兒邏輯推理的可接受性和培養的可能性。讓大班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對守恒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推理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空間知覺有了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