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水中倒影
三、欣賞水中倒影,繼續發現倒影的秘密
(一)播放ppt欣賞
重點提問:
1、橋的倒影跟橋有什么不一樣呢?
小結:橋的倒影跟橋的方向不一樣,它是倒過來的,看上去比較暗。
2、繼續播放ppt,欣賞倒影風景照,配上優美的解說
(房子、樹木倒映在水中,湖面變得更漂亮了,水中倒影可真美啊。)
(材料說明:水中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因此我從網上下載了很多水中倒影的大圖,挑選了倒影非常清晰、且內容各不相同的有代表性的圖片制作成了ppt,包括石拱橋、房屋、人、大山和樹林、傍晚的晚霞共五張,其他圖片就放在個別化學習時間讓有興趣的孩子再慢慢欣賞。)
(現場互動:理解倒影的特點是本次活動的挑戰點,因此,我把石拱橋圖片放在第一張播放,當我問到“橋的倒影跟橋有什么不一樣呢?”孩子們回答:倒影比較淡——回應:倒影比較暗;最上面的橋欄到最下面去了——回應:倒影完全是倒過來的;水草應該是朝上長的,倒影是朝下的——回應:方向不一樣。孩子們通過觀察、表達,很快就理解了倒影的特點。接下去幾張我就逐一播放,并配上了優美的語句,比如:夕陽西下,晚霞中的倒影如詩如畫。孩子們邊看邊驚嘆這大自然帶來的神奇美景,這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也是讓孩子們從小能夠學會欣賞美,充滿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辨別水中倒影,進一步理解倒影圖像的翻轉
重點提問:
1、小猴子帶來了三幅畫,它說這都是水中的倒影,你們說呢?請幼兒說說理由,最后打上×或√。
(材料說明:這是一個小游戲,靈感就來自于5-6歲《學習活動》操作材料包。我選取了天鵝的圖片,分別剪輯成三幅倒影圖,一副正確的,一副是上下疊加的,一副上下左右相反的,游戲圍繞幫助小猴區分對與錯來展開,為后續區角延伸利用操作材料包區別對與錯以及畫倒影作了充分的鋪墊。)
(現場互動:孩子們觀察很仔細,表述也很精確,有的說:第二幅錯了,因為倒影是要倒過來的,它沒有倒過來;有的說:第三幅錯了,天鵝的頭應該都是在左面的。)
四、區角延伸:
1、除了水面上有倒影,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也會有倒影呢?
2、科探區投放水箱、其他玩具材料,可以繼續探究
3、5-6歲操作材料包《水中倒影》
活動評析
亮點:
1、創新性地使用新教材,關注過程性的體驗,使集體教學更具有共同建構的意義。
本次活動沒有按照《學習活動》書上的參考案例照搬照上,而是抓住了科學活動的價值點,從直觀性、參與性、趣味性入手進行了再設計,充分體現二期課改要求的創新性使用新教材的綱領。教師充分發揮智慧,設計教具、創造條件,在看一看、玩一玩、辨一辨的過程中充分感知物體在水中產生倒影的現象和變化,讓孩子們通過與材料的充分互動,感受積累相關的經驗,發現倒影與水的波動、光線強弱等之間的關系,給予了孩子們直觀的感知和體驗,更凸顯了活動的科學探究性。孩子們自主選擇操作材料,觀察也特別細致,語言表達也很豐富,不難看出幼兒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自主性得到了滿足,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知識。所有的教具,比如:周轉箱、黑色垃圾袋等等取之都非常方便,對一線教師來說具有實踐操作的可行性和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