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設計《紙片力量大》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手工紙又是幼兒平常最為熟悉,使用接觸的最多的紙張。我在與幼兒的交流與觀察中收集到有關幼兒許多關于紙的疑問與話題,這是幼兒的興趣點。因此我利用這一課題,帶領幼兒用手工紙來進行實驗,既符合幼兒當前需要,又有利于長遠發展,激發其科學實驗的興趣和創造的意識及動手能力。
重點:通過改變紙張形狀,發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系。
難點:在動手實驗過程中,發現怎樣的紙張形狀才能承重。
根據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制定本次目標:
1、嘗試用折紙方式改變紙張形狀,發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系。
2、在動手探索中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樂趣。
3、理解團結合作力量大。
二、活動準備:
(1)積木,手工紙
(2)幻燈片
三、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北净顒釉谶@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從開始引導幼兒讓紙片站起來到最終一張紙片可以頂起一本大書,引發他們的興趣,不斷讓幼兒進行挑戰,一步一步帶領幼兒進行試驗,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和動手試驗的欲望;顒又形也捎眉w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于探索的科學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