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噴水探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的水管穿洞后因為不同的高度會造成不同的噴水現象,樂于參與水的噴射現象的探究活動。
2.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養成觀察并記錄的習慣。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與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水龍頭若干;粗細不同、鉆洞高度不同的封底管子若干;
各種穿洞瓶子、袋子;裝水臉盆、杯子、牙簽,抹布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水彩筆等。
2.幼兒經驗準備:見過水的噴濺現象。
活動過程:
一、回憶生活經驗,引發探究興趣。
師:小朋友平時洗手的時候,經常發現水會噴濺出來,為什么會這樣呢?(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剛才你們都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看來小朋友平時都很認真觀察,真棒!今天,我們就來動手試試看,是不是象你們說的那樣。
二、介紹材料,引發猜想。
(一)讓幼兒觀察水管,知道水管有三個不同高度的洞。
(二)幼兒猜想。
想一想,水從有洞的管中流進去,會發生什么現象?噴出的水會一樣遠嗎?你覺得哪個洞噴出來的會最遠?
三、幼兒探究
(一)介紹記錄卡。
(二)幼兒通過操作、對比判斷水流的噴射距離,討論并進行記錄。
噴 水 距 離記 錄 表
記錄人
月 日
洞的號數
噴水的遠近
1
2
3
(三)探究注意事項:
*探究前要把袖子卷起來,水不要開得太大,注意別把水噴到自己和別人。
*一手拉直水管、一手捏緊水管和水龍頭的接口處。
4.幼兒探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噴水的距離,提醒幼兒及時做記錄。
四、分享與交流
*幼兒介紹記錄表,說說在操作中自己的發現:是否與原來的猜想一致。
*探究收獲:不同的水管穿洞后因為不同的高度噴出的水有遠、有近。
五、經驗延伸:
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在已獲得的經驗基礎上,繼續進行不同材料的噴水探究。
六、活動延伸:
1.投放材料,讓幼兒在區角繼續探究。
2.家園配合,共同尋找噴水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噴泉、灑水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從孩子生活中見過水的噴濺現象引發出來的,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所以孩子非常感興趣,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特別是在操作后,孩子們都能運用記錄表的記錄,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發現,通過動手、動腦、交流、記錄,使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感受著一份快樂,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的基本能達到,但也有幾點不足之處:
1.幼兒方面:
本次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在活動中做實驗的環節,幼兒不僅很樂意做實驗,而且有些興奮,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相對來講會影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發現。特別是在最后請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說出來的時候,雖然有激起了幼兒討論的興趣,但有的幼兒講的不全面,顯得老師說得太多了。這使我想到:可能是我們平時讓幼兒真正動手的機會不多,幼兒還沒有養成仔細觀察并交流的習慣,還處于僅僅是做一做或者是玩一玩,停留在觀察表面,并沒有完全融入,所以表達得就較不貼切全面,在以后的活動中必須多讓幼兒動手實驗、動口討論。但是在活動中發現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很好的,能夠互相幫助,能夠在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教育活動期望幼兒學習到的知識基本都學到了,對照目標基本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