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花瓶教案與反思
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花瓶設計意圖:
美術教學如何能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既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又有利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美術教學又如何能讓我們教師跳出技法教學的樊籬,而又不落入空有想象,缺乏技能技巧支撐的窠臼?在我園美術園本課程的實施中,這兩個問題一直是我們這些老師所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渡衿娴幕ㄆ俊氛窃诹η蠼鉀Q上述這兩個困惑的實踐中所生成的一堂教學活動。
對于大班的幼兒而言,花瓶的結構比較簡單,如果僅僅是畫出它的樣子,既缺乏一定的難度又不能很好地引發幼兒的興趣。在活動中,我以花瓶的形狀為依托,通過多媒體對花瓶各個局部進行極限放大、縮小以及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觀察,使原本單一的物體馬上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幼兒的想象,啟發幼兒的創作。同時通過這樣一堂活動又能讓幼兒在對實物的觀察中,了解花瓶的結構特點,這樣既能為幼兒的創作提供支架,又能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使幼兒獲得了一種觀察的技能。
《綱要》中還指出“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而花瓶這一物體正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實物,雖然這一活動只是一堂教學個案,但我們發現借用活動中這種“借物想象”、“一物多變”的方法,使美術活動的題材不再僅僅只限于教本,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體都可以成為我們老師信手拈來的教學內容,使教育貼近生活不再成為一句空話。
活動目標:
1、在觀察青花瓷特征的基礎上,夸大或縮小其部分結構并啟發想象,任意地進行創造性作畫。
2、培養幼兒觀察、求異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3、培養幼兒做事專著、細致、大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青花瓷實物花瓶一只,多媒體課件,勾線筆若干,畫紙。
活動過程:
一、多媒體演示實物——花瓶,總結花瓶的形狀。
1、 引出課題。
①提問: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嗎?(出示實物花瓶。)
2、介紹青花瓷。
①教師:這是什么花瓶?(青花瓷的花瓶。)
②教師簡單介紹青花瓷:青花瓷是元朝時景德鎮的瓷工發明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的一種珍貴的瓷器。
3、引導幼兒觀察花瓶的形狀。
①教師:那這個花瓶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看一下吧。(引導幼兒看實物花瓶)
②教師:花瓶的上面這個部分叫什么?(瓶嘴)你們看上去瓶嘴是什么形狀的?(橢圓或一條線,在此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
③教師:瓶嘴的下面是什么?(瓶頸)瓶頸是什么樣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回答。)
④教師:瓶頸下面是什么?(瓶身)瓶身是什么樣的?(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回答。)
⑤教師小結:對了,花瓶有個橢圓形的瓶嘴,瘦瘦長長的瓶頸,有個大大圓圓的瓶身,還有一個底座。(多媒體演示花瓶,并一一勾勒出花瓶的簡單構造, 見組圖1。)
二、多媒體演示會變的花瓶,引導幼兒想象。
教師:我這個花瓶還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看看吧
1、多媒體演示瓶頸變大的花瓶,引導幼兒想象。
①教師:花瓶花瓶,變變變,瞧花瓶的什么地方變了?變得怎么樣了,(瓶頸變大),有趣嗎?想不想讓它再變大點,花瓶花瓶,變變變,還要不要再大一點,那老師一個人的魔法不夠大,請小兒朋友來幫幫老師好嗎?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喊魔語好嗎?(多媒體分四次演示瓶頸逐漸變大的過程,見組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