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活動《寶塔》
其二,進行不同的裝飾組合。例如折疊寶塔,幼兒在折寶塔的過程中,可對照著看到的寶塔來考慮,它是幾層?大小關系是怎么樣的?然后幾人合作如何裝飾.再把它疊起來,裝飾不同,折疊的層次不同,選擇的色紙不同,寶塔的裝飾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三,折疊的變化。例如折疊花,都是雙正方折,但是它在雙正方以后可以折疊變化,先變康乃馨,又可變成郁金香,還可變成牽牛花和百合花,這是折疊方法上的創造。
所以,在給孩子折紙前一定要考慮好給孩子創造的空間在哪里,如果只有一種方法固定不變的內容,那就寧可不做了。
四、同一內容起點要低,由淺入深,逐步遞進
比如“折疊寶塔”,我設定的目標為:觀賞周邊的寶塔,有興趣了解它的歷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紙的方式表現寶塔的魅力。這不是一個即時的剛性目標,可視幼兒把握的具體情況,分成以下三個步驟逐步達成。
步驟一:初學折疊寶塔
材料:幼兒較為熟知的各種寶塔照片、方形手工紙。
過程:
1.從龍華塔、方塔等上海現存的寶塔人手,識別幾種幼兒熟悉的寶塔,說說它們建造在哪里,分辨它們不同的特點。
2.學用手工紙折疊寶塔的基本方法。
步驟二:裝飾寶塔(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紙、供裝飾的粘貼紙、金陵塔模型。
過程:
1.觀察金陵塔、學唱上海說唱“金陵塔”。
2.模擬金陵塔,從任意裝飾到區別塔門、屋檐和鈴鐺,有目的地為金陵塔裝飾:
3.對照金陵塔的塔層,發現顏色、裝飾物規律排列,嘗試將眾多作品疊高成金陵塔。
步驟三:合作折疊寶塔
材料:各種寶塔照片、各種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紙、裝飾材料。
過程:
1.共同商討選擇所要折疊的寶塔。
2.對照寶塔的顏色和樓層,商討選擇何種顏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紙。
3.分工折疊。
4.統一材料進行裝飾。
5.將各自折疊的部分合起來,做成寶塔。
我看到幼兒開始在折一個寶塔的時候,都熱衷于折出寶塔后在上面貼各種閃亮的貼紙,
當時雖然貼得很亂,但是我還是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去規定裝飾要求。
在充分滿足粘貼貼紙以后,再啟發大家發現一層貼一種花樣,或左右不對稱,放在一起以后并不怎么好看,然后進一步對照真實的寶塔,發現每一個寶塔,不但左右裝飾對稱,而且每層都是一樣的。又如:開始的時候,幼兒都是各自做寶塔,但是要由一個人來疊成一個寶塔的話,7層的寶塔就要折7個小寶塔來疊起來,一樣的裝飾還要重復7次,幼兒就有了大家合起來做的需要。他們會一起商量,由幾個人來做比較好,互相協調選擇彩紙的顏色、大心、怎樣裝飾,變教師的規定為幼兒自主安排,在過程中體會到和同伴協商、合作的重要性,至于幾個人結伴,均可由幼兒來決定,可多可少。
紙活動是幼兒手工活動中的一項,它微小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是活動區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折紙活動特有的性質開展活動,才能讓幼兒喜歡折紙,在創造變化中體驗折紙帶來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