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好玩的魔術
活動背景:一次晚飯后的時間,和女兒坐在一起看少兒節目《智慧樹》,其中的“我愛變魔術”欄目吸引了女兒,也深深的吸引了我。看著紅果果綠泡泡神奇的變著好玩的魔術,女兒禁不止說:“媽 媽,我也要學!”是啊,這種小魔術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好奇,還能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協調能力,我為什么不能把它也搬到課堂上呢?相信班上的孩子肯定會很感興趣,說不定還能引起一股變魔術熱潮呢!
活動目標:
1.通過看魔術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2.通過嘗試操作繩子魔術,發展幼兒的動手及手指協調能力。
3.感受魔術帶來的歡樂,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活動準備:
1.教具:黃色彩紙一張;打有活扣的繩子一根、魔棒一根;繩子打結步驟圖。
2.《魔幻世界》歌舞視頻
3.學具:人手一根打有活扣的繩子。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看過魔術表演嗎?你是在哪看到的?是由誰表演的?小朋友覺得變魔術好玩嗎?為什么好玩呢?魔術一種非常神奇的游戲,魔術師也是非常神奇的,今天老師也來做一回神奇的魔術師,給你們來表演好玩的魔術好嗎?
(評析:通過談話的形式激起幼兒對魔術相關經驗的回憶,引起幼兒對活動的好奇,能讓幼兒較快的進入活動狀態。)
二、引導幼兒觀看老師變魔術,產生自己嘗試變魔術的欲望。
1.教師演示小兔動耳朵的魔術。(出示正方形的彩紙,分別在兩邊撕出兩道口子,把中間的紙往下折,示意幼兒將折下的紙撕去。老師一手隔空佯裝拉動耳朵,另一手背后抽動撕剩下的紙,兔耳朵就動了。)
師:老師厲害吧,也是魔術師了!
(評析:此環節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老師居然也有神奇的魔法,也是一位“魔術師”,老師把幼兒自然地帶到了神奇的魔法世界,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2.教師演示“繩結消失”的魔術。
(1)(教師裝作打噴嚏樣)師:哎呀,我要打噴嚏了,我可是魔術師,我打的噴嚏也是有魔法的,相信嗎?
(評析:當老師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們更是覺得充滿好奇,老師難道真的成為魔術師了嗎?老師的噴嚏真能產生魔法?這樣的過渡環節牢牢抓住了幼兒的興趣與注意力。)
(2)教師拿出一根打有活扣的繩子,假裝打噴嚏后用力一拉,繩結消失了。
(評析:孩子們看到剛才還在繩子上的一個結,老師打了個噴嚏后居然真的消失了,此時對老師的魔法深信不疑,并且產生了強烈的動手欲望,他們也渴望自己能成為“魔術師”。)
3. 師:相信老師的噴嚏有魔法了吧?那么小朋友你們有魔法嗎?我現在把魔法施給你們,讓你們也有魔法(教師演示傳魔法咒語:魔法魔法呼啦啦)
(評析:由于此處的魔法咒語也來源于孩子們愛看的《智慧樹》欄目里,所以孩子們一聽到這句話就感到很熟悉,感覺自己真的走進了夢寐以求的智慧樹欄目。)
三、幼兒嘗試操作魔術,探究魔術里隱藏的秘密。
1. 幼兒人手一根打有活扣的繩子嘗試“繩結消失”的魔術。
師:請幼兒將準備好的繩子輕輕拿起(用力了魔法會消失的),拿住繩子的兩頭,現在請你們打個噴嚏試試自己有沒有魔法。
(評析:為了節省活動中發放材料的時間,活動前將幼兒的操作繩子放在幼兒的小椅子下,操作活動時幼兒只需彎腰拿出即可。但是為了孩子取繩子時發出吵鬧的聲音,防止幼兒噴嚏還沒打就破壞了繩結,我提醒幼兒“用力了魔法會消失的”,孩子們為了不讓魔法消失,個個輕手輕腳,而當噴嚏一打發現繩結也消失了,此時孩子們興奮不已“我的噴嚏也有魔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