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4)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設計家長留言卡。
在工作中,我們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一般是通過面談、電話交流、小黑板、家園園地、家長半日開放等等。但是這些溝通方式對于有些家長來說,很難奏效。原因有許多:(1)同步的上、下班時間是缺少溝通機會的主要原因。家長和幼兒園的工作時間比較同步,在白天很難有家園雙方盡興交流的好機會;(2)兩多一少使溝通成為難題。家長們認為孩子離園的時候應該是與教師交流的一個極好的機會,但是,每當這個時候,班里家長多、幼兒多,老師少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有一個家長在孩子帶來的一幅畫的背面寫到:我很想在接孩子時上前與老師交談,可一看眾多的家長和幼兒都在圍著老師問這問那,老師一副窮于應付的樣子,我便打消了與老師交談的念頭,帶著孩子回家了。多少次都這樣,其實我有很多話憋在心里想和老師交流呢!(3)老人或其他人的接送是造成溝通不暢的一個重要原因。老人們文化水平較低,他們看不懂幼兒園的通知、宣傳欄、家園園地宣傳欄。有時教師主動地與他們交談,他們所能做到的只是把要求轉告給孩子的父母,因為他們根本做不了主。因此,這樣的家園溝通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鑒于以上家園溝通不暢的原因,我們應該設計家長留言卡,教師把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幼兒近期內出現的問題,通過家長留言卡請家長清楚地介紹,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有時教師與家長產生了誤會,面談可能會激化矛盾,利用家長留言卡就可以暢所欲言,表明自己的觀點解除誤會,更增進家園溝通。
(5)幫助家長走出家園溝通的誤區,使溝通更和諧有效。
在家長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分析發現家長走入了誤區,具體表現在怕、逃、嚇、卸等這幾個方面。怕——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家長害怕話講多了,老師會覺得煩,甚至會另眼看待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因為自己的因素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這是家長極不愿看到的。逃——特別是家長有時不愿面對現實,對老師發現的孩子的缺點避而不談。認為不好意思,逃避家園配合,豈不知保護了家長的虛榮心,卻害了孩子。嚇——有些家長自以為是,傲氣十足,見到老師不問詳情,在聲勢上先占上風,導致家園溝通的障礙。卸——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反正孩子交給老師了,我放心。對于孩子出現的問題不仔細地去思考,孩子給了你,教育就是你老師的事情了。
針對出現的上述問題,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做到:內容上,有針對性,每次溝通都抓住重點就事論事,不牽扯過多的話題,多提供有用信息,多肯定彼此雙方的正面做法,多提供積極的建議。形式上,靈活選擇面談或通電話,好消息和難以啟齒的事可以用家長留言卡。心態上,雙方最好能坐下來,保持平靜的心情,平常的心態,本著解決問題而來的態度。針對性地討論出現的問題。對孩子的進步及時反饋,遇到問題先深入了解,家長的建議虛心聽取。
(6)加強宣傳,增進幼兒園與家庭信息交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促進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家園園地欄,每月一期,內容涉及到幼兒衛生保健、家教成功經驗、各年齡班的一日活動內容、月計劃和周計劃等,讓家長明白孩子每天來幼兒園是怎樣生活和學習的。使家園園地成為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