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禮物》談分享閱讀中教師提問的四個“注重”
●提問的體驗性——動態體驗
讀本畫面上的形象是靜止的,而好奇、好動、好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要幼兒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看圖、去思考是難以做到的。在活動中,應積極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語言,把靜的內容化為動的情境,讓幼兒進入角色。如學一學故事中所涉及的動作、表情,模仿故事中的各種聲音等。
在《禮物》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蹲著身體,伸長手臂,齜著牙的動作!翱纯葱『镒釉诟墒裁?誰來學一學?”這一問積極調動了孩子們的表演欲望,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把兩只手臂伸得很長很長;有的孩子瞪大眼睛,露出咬得緊緊的白牙……,孩子們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表演才能,使幼兒將靜態的畫面理解與動態的體驗表達相結合。又如,當幼兒說到獅子的兇猛時,教師順勢引導他們學一學獅子的叫聲、做一做獅子的動作,“獅子的是怎樣吼叫的?誰來學學它威風的樣子?” 增強了幼兒的閱讀興趣。
●提問的體驗性——移情體驗
此外,提問還應注重對幼兒情感的激發和遷移。有些以情感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的故事,幼兒的情緒往往也會不停地變化,時而安靜,時而興奮,時而傷感,時而喜悅……。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幼兒的這種情感變化,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體驗角色的心情、感受,調動幼兒的內在情感。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去想角色之所想,說角色之所說。這樣,就很容易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與認知。
如《禮物》,“小猴子給獅子送禮物時干嘛這樣輕手輕腳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那是獅子王,小猴子很怕它;小猴子擔心獅子不喜歡它的禮物,怕獅子吃掉它;獅子脾氣不好,小猴子不敢惹它生氣……。這樣的提問引導讓幼兒體驗到小猴子對百獸之王獅子的恭敬,以及對和禮物不被獅子喜歡的擔心。
“小猴子在包裝禮物時用了什么好辦法?為什么它要這樣包裝禮物?”這一下孩子們說開了:送給長頸鹿的禮物是長長的、有花紋的,看起來和很象長頸鹿的脖子;送給老虎的禮物是大大的、有豎條紋的;送給獅子的禮物有漂亮的卷卷花……,小猴子這樣包裝禮物很漂亮;禮物包裝和小動物很象,小猴子希望大家都高興;小猴子這樣做不會把禮物送錯,……。從而讓幼兒知道小猴子是一個非常細心、貼心的送禮人,它很愛它的朋友們,使故事主題得到升華。
三、抓住故事關鍵頁,注重提問的質疑性、深層性
故事書常常會有關鍵頁,或表達故事主題,或對故事承上啟下,或是故事主要線索,或涵蓋故事中所有場景、人物等。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抓住關鍵頁閱讀,選取最佳角度,巧妙設問,屏棄過去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傳統模式,引發幼兒大膽質疑,主動向教師和同伴發問。同時,教師適時追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引發幼兒深層思考,在師生、生生的對話中理解故事,提高思維能力。
在《禮物》的教學中,當幼兒自主閱讀完小書1—8頁并講述自己所用的猜測方法后,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這個時候,幼兒的問題特別多,但大多數都比較淺顯,這些提問可以留給幼兒相互討論解答。當幼兒在提問或解答的過程中提及到關鍵頁時,教師可跟進問題“小猴子為什么會把這四個禮物分別送給老虎、長頸鹿、大象和獅子呢?我們再來一起看一看。”師生共同閱讀關鍵頁第1頁(大圖),引導幼兒關注圖畫細節,比較禮物的大小、看禮物的包裝等,判斷、分析小猴子送禮物的理由!翱纯炊Y物哪些大?哪些小?再看看包裝,你還有新的發現嗎?”根據幼兒的回答,師幼共同閱讀相關頁圖畫,拓展對關鍵頁的討論。接下來,繼續深入引導,具體分析“小猴子送禮物的理由,以及它為什么要這樣包裝禮物? ”通過對關鍵頁的討論、展開、細化,引發幼兒更深層的思考,使幼兒體驗到小猴子準備禮物時的精心和它對朋友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