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當今社會家長的具體情況是:很多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水平也不斷提高,對孩子的教育逐漸重視;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的教育重任大多落在爺爺奶奶的身上等等。為了深入挖掘家長、教師有效結合的內涵,拓展富有時代氣息的家園合作的新內容,探索出多種形式的家園合作形式。在學習了《新綱要》,重新反思以往家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現在家長的具體情況;我們做好了這樣幾方面的工作……一、重視情感交流
積極情感交流是教師和家長之間和諧交流的基礎,它就象彩虹一樣,將教師、家長和幼兒的新連接在一起。以往我們在開展家長工作中,往往很關注聯系方式的創新,卻忽視了與家長建立真誠的情感聯系。因此在家長工作中,在家園聯系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從一些細節中密切家園關系,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舉例:班上小朋友身體很弱,一天,她剛病好來幼兒園,我急忙迎上去,接過孩子,輕輕對說:“你來了,我們都想你了。”隨后問隨后的媽 媽:“好多了吧?還咳嗽嗎?”我們的關心,讓眉頭緊鎖的媽 媽心情放松了很多。
回答我們好多了。“今天還要吃藥嗎?”媽 媽說:“已經放在門衛那個老師那兒了。”“哦,好的,她中午會準時來喂的。”媽 媽點點頭,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老師,如果她還咳嗽厲害,你通知我們好了。”“哦,好的,我會注意看的,有事會馬上和你聯系的。”媽 媽放心地走了。
二、抓好個別差異
每個班上總有一些具有突出特點的幼兒,即個別性明顯的孩子,如攻擊性強的,自信心缺乏的,動作發展緩慢的,具有情緒障礙或規則意識差的等等。如果僅僅依靠家校路路通及接送時的交流,雖然短時有效,卻難免流于形式。為此,我們針對個別幼兒的特點,采用分步驟的教育策略,開展個別教育。從現狀情況、原因分析,制定策略,教育實施,效果反思幾方面來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個別幼兒的發展。
舉例:四歲的杰杰自制力特差,一節課上坐不定五分鐘,老是和小朋友搗亂,或者拉拉女孩子的辮子,或者拽拽邊上小朋友的椅子,別人摔倒了,他卻高興地哈哈大笑。游戲時也是如此,爭搶玩具是家常便飯。因此,經常引來同伴的告狀。為了幫助杰杰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更好地融入到班級中,我們積極和家長聯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園合作計劃。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杰杰父母工作很忙,平時疏于對孩子的教育。杰杰從小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尤其是爺爺對杰杰照顧得無微不至。因為非常寵愛,爺爺對杰杰的各種要求一直是有求必應,也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父母的疏忽、爺爺的寵愛,使調皮的杰杰更加無拘無束,因此造成了現在杰杰在集體生活中的我行我素。找到問題的根源后,我們家園雙方一起查找學習資料,一起學習,一起制定適合杰杰的教育策略,并著手實施教育干預。如:及時肯定——當杰杰有了良好的行為表現是及時給予表揚;環境影響——我們教師用言傳身教的方法給杰杰樹立遵守集體規則的榜樣,并用語言帶動杰杰遵守規則。加強引導——幫助杰杰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及與人交流的能力,學會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減少任性行為。一段時間下來,杰杰有了變化,他開始喜歡和朋友一起游戲,學會了和別人交流。雖然有時的他玩著就不能很好地自控,但一經提醒,他就會馬上改正,有時還自嘲地說:哦,忘了!
三、做好面對面的互相了解
班上有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教育,所以很想了解幼兒園的活動組織情況和教學情況,如:音樂課就是教孩子們唱歌嗎?科學課是告訴他們科學知識嗎?面對家長們的類似困惑,我們通過開展“對家長半日開放活動”和家長會,了解了家長的關注點,并發動家長在家長會上進行討論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