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略談對小班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
“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的興趣,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歡閱讀,有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輕松愉快地閱讀,不要有壓力,不追求閱讀的數量和深度。”小圖書閱讀活動是幼兒進行獨立閱讀的第一站,而在此活動前,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自制大型圖畫故事書,以大集體活動的形式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書的結構、以正確的方式拿書及按序仔細觀察畫面進行簡單理解的閱讀技能及正確的閱讀方法。隨后進行小圖書閱讀活動:同一內容的圖畫故事書幼兒人手一冊,獨立閱讀,幫助幼兒掌握翻書的方法的同時,使幼兒在看書過程中自己感受、體會,不斷獲得獨立閱讀的經驗及興趣培養。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穿插趣味愉悅的主題活動進行不間斷的排圖活動,即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幼兒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根據故事內在的邏輯規律將圖片按順序排列起來,并表述排圖理由,這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有序思維能力,更提升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愉悅感與成就感,促進興趣的培養。這樣,通過各種多變的閱讀“形式”激發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三、以“言”動“情”——通過教師言語引導激發幼兒對畫面的閱讀興趣。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最初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或老師,對于幼兒來說,用“耳”閱讀圖書,比起用“眼”閱讀圖書更為直接。而幼兒期模式識別及記憶能力特別強,一首兒歌,聽幾遍就可以一字不差地念出來。對此,我們將閱讀活動與聽賞緊密結合,即以聽賞圖畫故事或其他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活動,讓幼兒反復傾聽老師的講述,給予幼兒一定的聽覺刺激,不斷體驗品味,培養幼兒的語感,從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升其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聽賞活動中,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時,可以有針對性地示范看圖書的要領,如把一頁的圖書畫面進行放大,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并根據圖畫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地看。在幼兒聽賞看圖時,教師還可以圍繞觀察目的進行必要的提示、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講述的主體是教師,幼兒作為傾聽者,在教師言語的引導下提升其對閱讀畫面的興趣,從而激發的閱讀興趣。小班幼兒已經逐漸學會正確發音,掌握一定口語,能用較恰當的詞句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并能初步體驗到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樂趣。在聽賞活動的延伸下,幼兒已經有了自我表達的能力與欲望,我們可以根據畫面給予他們講述的機會,由教師的“言語”引導幼兒們初步用語言講述畫面內容,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單句,這些都是提升孩子在閱讀中的成就感自豪感,從而激發幼兒們對閱讀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對閱讀這一活動之“情感”依托;興趣,是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潤物無聲”的前提。總之,幼兒期作為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采取多姿的科學方法即從情景創設、閱讀形式、語言激發來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使幼兒的閱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充分發揮,取得潤物無聲卻有“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