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三、實施"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工程",加強高等學校科研工作,積極參與國家創 新體系建設 11、高等學校要跟蹤國際學術發展前沿,成為知識創新和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基地。要重視培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團結、協作和奉獻精神。從國內外吸引一批能夠領導本學科進入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學術帶頭人。按照"選到一個聘任一個"的原則,國家給予重點資助。 12、從1998年起,在全國高校的重點學科中,設立一批特聘教授崗位,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特別優秀的中青年學者進入崗位。 13、全國高校以競爭選優方式分批精選骨干教師,采取國家撥款與自籌經費相結合的辦法增強科研經費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教學質量及設備裝備水平。從1999年起每年評選百名35歲以下取得重大科研和教學成果的青年教師,連續5年加大支持其科研和教學工作的力度。 14、高校實行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開放實驗室訪問學者制度,實現重點學科的開放效益,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15、進一步提高高校博士生培養質量,從1999年開始,每年評選百篇具有創新水平的優秀博士論文。對于獲獎后留校工作的博士,連續5年支持其科研,教學工作。要穩妥擴大高校博士后流動站的數量和規模。 16、加強國際學術交流。除繼續派遣短期訪問學者外,選拔高級訪問學者,有針對性地到國外一流大學進行研修交流。邀請海外知名學者來華進行短期講學和研究。鼓勵留學人員回國服務。
四、繼續并加快進行"211工程"建設,大力提高高等學校的知識創新能力 17、1995年啟動的"211工程",已經為我國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要保證xx年切實完成"211工程"首期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啟動二期計劃,主要用于加大已立項的重點學科建設力度。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創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批一流學科 18、按照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講話的精神,"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經過長期的建設和積累,我國少數大學質量較高,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創造了條件。 19、一流大學是經過長期建設形成的。一流大學建設要有政府的支持、資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長年累月辛勤奮斗的結果。因此,辦成一流的大學,需要有一定的歷史過程,要經過社會實踐的考驗。要調動多方面積極性,對于若干所高校和有條件的學科進行重點建設,爭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六、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20、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地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優勢,是在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大教育的戰略措施,要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加大建設力度。 21、以現有的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示范網和衛星視頻傳輸系統為基礎,進一步擴大中國教育科研網的傳輸容量和聯網規模。建立全國大學生招生遠程錄取、計算機學籍管理、畢業生遠程就業服務一體化的信息系統。 22、繼續發揮衛星電視教育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現有廣播電視教育傳輸網絡,建設中央站,并與中國教育科研網進行高速連接,進行部分遠程辦學點的聯網改造。xx年,爭取使全國農村絕大多數中小學都能收看教育電視節目。要運用優秀師資力量和現代教育手段,把教育電視節目辦好,重點滿足邊遠、海島、深山、林牧等地區的教育需求。 23、開發高質量教育軟件,重點建設全國遠程教育資源庫和若干個教育軟件開發生產基地。 24、教育部對全國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實行歸口管理,負責組織制定全國"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為推動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按國際慣例對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運行費用實行優惠。 25、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適應終身學習和知識更新的需要。依托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設高質量的網絡課程,組織全國一流水平的師資進行講授,實現跨時空的教育資源共享。發揮自學考試制度的優勢,不斷擴大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