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區:有趣的小蝸牛及魔法樹葉
師:“我們的魔法師真是太棒了,用我們的巧手變出了這么多的樹葉貼畫,讓我們都豎起大拇指夸夸自己吧!”
老師出示小豬手偶
師:“有一位新朋友也來湊熱鬧了,讓我們看看它是誰吧,咦,怎么來了一只小豬,小豬,小豬你有什么事嗎?”
豬:“呵呵,大家好,我是小豬笨笨,我老遠就聽到了這里好熱鬧,所以就跑過來看看了。呵呵,我現在肚子好餓呀,小朋友們能把你們桌上的樹葉送給我嗎?裝進我的袋子李,讓我吃得飽飽的,謝謝了。”
老師那出小豬的口袋,小朋友們把垃圾都放進口袋里。整理干凈桌面和教室。
延伸活動:
在完成了粘貼畫后,我們舉行了一個畫展,展出幼兒的樹葉粘貼畫。在本次畫展中,對于每幅作品均以幼兒自評和同伴互評為主。老師要求每個幼兒給自己的粘貼畫取一個名字,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包括材料的選擇和創作緣由等情況。幼兒自評后,再由同伴互評,最后由老師總結。在次之后,教師讓幼兒在課外收集一些關于樹葉的資料,讓幼兒對樹葉有個更為立體全面的了解。
教學反思:
以魔術的形式開場,得到了孩子們熱情的回應,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整個活動迅速進入狀態并在開場部分就出現了第一個高潮。在粘貼環節,我以幼兒的自主活動為主,充分尊重他們的創造性的同時給予他們恰當的指導。本活動的第二個高潮出現在活動結束后的兩個星期里。在這兩周,幼兒的粘貼畫正在一點點的改變,樹葉又變起了魔法:有的樹葉枯黃,有的卻依然鮮綠。這些都引起了幼兒的注意,有一次激起了他們探究的興趣。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以保鮮程度的長短對樹葉進行了分類。并積極收集有關樹葉的各種知識。都個班級在以后的兩周時間內都處在讀樹葉的探究氣氛中。整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樹葉開始,幼兒觀察自然世界的興趣和能力有的進一步提高,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動有一個父母參與的環節,在制作粘貼畫的過程中由于父母們的能力和教育理念的差異,并出現了包辦型和漠視型兩種在家長中具有代表性的指導方式。這些都不利于幼兒創作能力的培養,影響了目標效果的發揮。這使我意識在,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重要型,讓家長們能更了解我們的孩子,了解更科學的育兒理念,并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共同培育我們的下一代。再有,在幼兒的粘貼過程中,我在過分強調發揮粘貼的幼兒自主性同時,沒有對他們的行為做過多的干涉,導致在粘貼過程中有亂扔和浪費樹葉的情況,使整過粘貼過程顯得有一些雜亂和喧鬧。如何把對幼兒日常行為規范的培養融入到活動的每一個細節,是還需要我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