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節大班語言活動,對此我做了一下反思。1、對于選材。 起初我打算準備一節數學活動,自從聽了上海王大偉老師的《與動物朋友做游戲》這節數學活動,我一直對此念念不忘,因為他是以游戲來貫穿整個活動,整堂課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而且也加強了幼兒動腦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時間的緊迫,材料較多,才選擇了這節語言活動。本活動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這個故事,講述了狐貍爸爸與鴨兒子之間的愛,從而可以延伸到父母對幼兒的愛。因此才選擇了本節課。2、對于活動過程 我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入環節,根據幼兒已有經驗,用提問的形式來回憶對狐貍的印象。但在活動是,我省略了本環節,因為覺得多余了。然而我直接出示了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以“這是什么?”這個問題直接導入。第二部分師幼共同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在這個部分中,我根據故事的情節分了幾個小環節,如“出示狐貍的孵蛋記錄表”、“狐貍孵蛋的方法圖,觀察畫面并逐一判斷可行性”、“鴨寶寶出殼啦”等小環節。在活動中,教師邊講故事,幼兒邊回答問題。在狐貍孵蛋方法圖這個活動中,我采用放手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東西。第三部分師幼完整閱讀,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故事,知道故事的內容,講述故事。最后一部分是情感的延伸,主要讓幼兒談談自己與爸爸之間的小事。在這環節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幼兒,她說了那么一句話“漆黑的夜晚我很害怕,爸爸媽媽為我點燃一盞明亮的燈”,語言活動就是營造一個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氛圍,此幼兒的回答給活動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3、對于優點與不足之處 優點: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深受幼兒的喜愛。整個活動的思路比較清晰。 不足:活動中,教師提問較多,放手讓幼兒回答,自主思考的較少。在沒有試課的情況下,還是比較緊張,會漏掉一些過程。對于表達能力不好的我來說,語言還需多鍛煉,能夠更深入的去讓幼兒理解故事,并不是停留在表面。 然而在今后的日子中,還需多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以及一日常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