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陀螺》反思
最近,孩子們對陀螺特別感興趣。不管是在樓道活動,還是在小建構活動,孩子們就會用積木做成陀螺來玩,甚至出現了爭奪的現象。看到孩子們對陀螺這么感興趣,于是我想何不根據孩子需要,和孩子們一起來制作陀螺呢?于是我上了一節科學課《好玩的陀螺》。
本次活動目標:能夠制作漂亮好玩的陀螺。探索陀螺轉動的奧秘。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陀螺的基本外形特點,感知并探索陀螺轉動的秘密。當我提問:陀螺轉得最好,它是個什么樣子,都有什么呢?為了讓幼兒完全認識這些秘密,我為孩子們準備了硬紙板,火柴棍等一些材料,讓孩子自己制作陀螺。孩子們制作后,我又讓孩子來到樓道寬敞的地方比一比,看看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誰的陀螺轉得快。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不久,只見有的陀螺根本轉動不了,有的慢慢地停了,有的陀螺久久都不停。“老師我的陀螺怎不轉?”好幾個孩子對我說。回到活動室,我和孩子們一起研討起來:“為什么有的陀螺轉得快,有的陀螺轉得慢?”“為什么有的不轉呢?”孩子們的發言很踴躍了:“我發現火柴棍太小,不結實。”“我穿火材棍時太用力,眼太大了。”“我穿的不是中間的眼。”“那我們怎樣修理一下不轉的陀螺呢?”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孩子們想了想,真有很多辦法,有的說:“換大一點的火柴。”有的說:“用膠布把中間的眼粘上,再重新扎眼。”……“小朋友方法想的好不好,在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可以自己試一試。”
《好玩的陀螺》這個活動給我啟發很大,我體會到:要尊重幼兒的興趣,給予支持,并提供幫助,同時進行引導。我想既然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就可以繼續開展下去,可以用不同材質的陀螺比一比哪個轉得快,也可以在不同材質上如毛巾、紙盒里,鐵盒里轉一轉。這樣才會使原本純粹玩的活動具有了一想不到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內涵,在不知不覺中,順應了孩子的天性,促進了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