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利用玩具學習和同伴交往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都在各自的區域中認真地玩著。這時,建筑區里傳來了爭執的聲音:“這是我的積木!老師,他搶我的積木!”
“不給,我要呀!”……
原來偉偉正從小朋友那里搶奪一塊弧形積木,而另一個小朋友卻不肯給他,結果就爭了起來。像這樣的情景在小班幾乎每天都要上演好幾次。
現在獨生子女占了絕大部分,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大人們的過分寵愛、溺愛,使他們形成了“惟我獨尊”,凡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好吃的東西一個人享受,好玩的東西不愿與他人分享,霸占心理很重,凡事都要別人來遷就他。這種不良習慣常常使他們在與別人交往中發生沖突,長此以往,將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社會交往能力。小班幼兒由于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平時只與家人交往,因此進入幼兒園后,他們的獨占心理更為明顯,經常與同伴發生沖突。
為了讓幼兒學會初步的交往能力,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玩具的特點,定時讓幼兒從家中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來園,讓幼兒通過玩玩具學習與同伴交往,學會與同伴分享。
最近我們正開展主題活動“馬路上的車”,幼兒對各種車輛都非常感興趣。我們讓幼兒從家中把自己的汽車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大家一起玩,過了幾天,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汽車,有轎車、公共汽車、面包車、坦克車、警車等等,一開始,孩子們都拿自己的車玩,沒帶車來的幼兒和別人爭來搶去,非常想玩,我在一旁提醒幼兒學著和同伴商量!白屛彝嫱婧脝?”、“請你給我玩一會吧”……漸漸地,一些孩子開始主動去詢問其他小朋友。同時我讓幼兒將自己帶來的車和同伴交換著玩,這樣就可以玩到許多不一樣的車了,許多孩子都開始愿意和朋友交換玩,“讓我們交換玩吧!”、“我的警車和你的坦克車換一下玩,好嗎?”……還有的孩子還特意開心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我和交換玩的!
有時候,孩子們因為玩具發生了爭執,老師盡量不要直接參與或阻止,而是先當一個旁觀者或者間接指導一下,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商量、解決問題。
萱萱沒有帶汽車玩具來,吃過點心后,她從籃子里拿了一輛葉程穎的汽車玩了起來。過了一會,葉程穎吃好點心也出來了,想問萱萱要回自己的車,但萱萱還是一個勁地玩,沒有還她的意思。于是她跑來告訴我:老師,萱萱拿了我的車子不還我。我把萱萱喊了過來:你想玩這輛汽車是嗎?可是這輛車是穎穎的,如果你想玩,和穎穎商量一下好嗎?接下來,我在一邊觀察,讓她們倆自己去商量、解決,一開始,萱萱還是想先玩一會:“讓我先玩一會,等會再給你!”可是穎穎卻不太愿意,還是把車拿了回來。萱萱又問:“我們一起玩好不好?”這一次穎穎同意了,兩個人開心地玩了起來。
通過玩玩具,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交往,從中學會禮貌待人、互相謙讓,愿意與同伴分享,逐漸培養幼兒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