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在細節中演繹精彩家教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給祖國培養出忠誠兒子的父、母親,是給自己立下了活生生的不朽的豐碑”。是呀!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超過父母,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沒有哪個父母沒有這樣的愿望,但如何把自己的愿望化為將來的現實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的小孩現在在小學階段,是一顆小的樹苗,只要我們去呵護去關心,從許多的細節做起,盡到家長的責任,加上老師的悉心教育,我們的小樹一定能健康地成長。有的家長認為把小孩送到了學校,那么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早就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中會像紙鑄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早和不可替代的教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學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我們做家長的不管工作多忙,都別忘了家里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致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
我們家汪奕彤和許多的獨身子女一樣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我們家長除了對她有良好的愿望以外,更從品德、學習、生活等許多的細節去關心她,教育她。我們家長希望從細節入手,量變導致質變:有好的品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有好的身體、有一定的特長,快樂健康地生活。我們家注重她以下幾個方面的細節教育。
一、言教更身教
好的品德和心理健康是應該是家庭教育中的第一位,而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對小孩的生活起決定作用。家庭集體成員之間的道德、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關系,無不構成孩子最初的社會經驗,而這對孩子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是無可估量的。在孩子面前打開的第一扇通向周圍世界的窗戶就是父親、母親的個人榜樣。因此,父母的舉止行動非常重要。首先,父母在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系上做出榜樣。我們家長注意在家庭中創造一種最有利于教育子女的氣氛,那就是父母相互尊重、相親相愛、對老人體貼關懷、對孩子的情緒和心情細心關注、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尊重她的人格和自尊心、為人善良樂于助人。我們認為這樣的家庭環境才能使孩子對人類美好的品質形成信念,內心充滿平靜和安寧。我們還有意識的將更為重要的東西教給孩子,那就是一些精神上的東西,如:勤奮、堅韌、豁達、協作、責任心、競爭意識等。
建設“學習型家庭”,杜絕麻將等不良娛樂活動,給孩子以示范效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們怎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影響。我們家長自己每天堅持看書,不斷的“充電”,經常是孩子和我們大人一起學習,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大人從不看電視,不大聲喧嘩,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是家長自顧自地看電視,甚至麻將而嘴里一再要求孩子:“你給我做作業去!”“你給我看書去!”“你給我……”。
二、信任加配合
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我們把孩子交到東降實驗小學,交到沈建琴老師班上,就相信學校,相信老師,因為東降實驗學校的老師是有很高教育水平,有愛心有耐心。我們不僅要讓孩子信任老師,同時也要和老師步調一致,只要是老師要求的作業,一定要求孩子保質保量完成,要求準備的學具、手工材料等,也一定想方設法準備好,讓孩子覺得老師的要求是必須完成的。
孩子自己選擇的課外興趣課,譬如古箏、書法,我們也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研究,督促孩子在家里的學習鞏固,現在這兩門課外興趣班她很喜歡去上課。
我們還支持她參加學校組織的課本劇、舞蹈、圍棋等課外活動,鼓勵她做好班長的工作,做好老師的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