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當孩子悄悄拿走別人的玩具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典型的農民的寫照,但對于教師來說,尤其是幼兒園教師來說,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在剛參加工作的一年里,使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有時想過要放棄,可是當看到孩子取得進步時我會很欣慰;即使他們做了錯事,只要他們認識到錯誤,及時改正我也會非常高興。我發現我離不開他們、
記得有一天放學,有幾個孩子還沒有接走,我就讓他們玩橡皮泥。我發現晨晨在媽媽來接時,悄悄地把一塊橡皮泥放進自己的口袋。當時我真想上前去制止,可是又一想,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揭穿”他,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第二天我特意去商場買了一盒橡皮泥,并送給晨晨開始和他交談,“喜歡橡皮泥嗎?”“喜歡。”“自己家里有沒有啊”“沒有”回答完好象又想起了什么說:“我家有,是我在幼兒園里拿的。”“你拿時告訴老師了嗎”“沒有。”“這些橡皮泥是幼兒園的,是給所有的小朋友玩的,如果你拿走了,別人怎么玩啊?”他好象明白了什么了,低下了頭。“老師知道你喜歡所以老師送你一盒橡皮泥,讓你在家了玩,好嗎?”“謝謝老師,明天我把那塊橡皮泥拿來給小朋友玩,以后不會再這樣了。”
面對孩子的過失,我認為首先應該理解孩子。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把喜歡的東西悄悄拿走,這并非是品質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粗暴的給孩子扣上“偷”的帽子。
其次,抓住時機,及時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是非觀念。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畢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我們不去引導,孩子這種“占有欲”就會膨脹起來,日久天長就可能形成不好的習慣,甚至導致不良品德的養成。所以,必須幫助孩子分析這種行為的后果,讓孩子懂得是與非。
再又面對孩子的過失,我們要選擇適宜的方式來解決,千萬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避免空洞的說教。當孩子出現過失時,您的理解往往比責備更有利孩子接受教育。應當明白,孩子今后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失,我們如何處理是需要細心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