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
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第一個較完整的體系,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建造的,他在19xx年寫成的《教育心理學》中說:教育心理學旨在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變的規律。
直到19xx年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學校情景詳細說明學習的概念,從而是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這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真正開端。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教育評價和測量、兒童發展的特點、特殊兒童及其教育、有關學習心理學的教育方法、特殊學科的學習、學習輔導和心理健康、教師人事和促成學習的教師行為、教育心理學的方法。
此次課改的主要內容
1、改變課程功能 2、改革課程結構 3、改革課程內容 4、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什么是觀察力
觀察力就是觀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動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觀察出客觀事物典型的不顯著的特征的能力。
觀察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個人智力發展的水平。
中學生觀察力發展的特點
1、觀察的目的性增強 2、觀察更具有持久性 3、觀察的精確性提高 4觀察的系統性和概括性增強。
記憶的概念
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講,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
記憶的種類
根據記憶的內容可一把其劃分為形象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
形象記憶是以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情景)為內容的記憶。
中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
1、情感豐富多彩,富有朝氣 2、情感兩極性明顯 3、情感不斷深刻 4、情感逐漸穩定 5、情緒的外露和表達已趨于理性化
自我意識的分類
生理自我 社會自我 心理自我
自我意識的特點
1、自我意識的意識性 2、自我意識的社會性 3自我意識的能動性 4、自我意識的同一性 5、自我意識的獨特性
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是指個體以自己的需要為基礎對事物的重要性進行評價時所持的內容尺度。這一定義可以從兩個部分來理解:第一,必須要滿足主體的需要才能說有價值;第二,必須能夠對應作為客體的能性和屬性,包括認識和評價客體,這里的課題自然包括人。
價值觀的構成
價值觀包括價值目標、價值手段、價值評價三個部分
價值目標是個體思考、確定并追求的對其行為具有重要意義的目標。
價值手段是個體為了達到目標所使用的方法、途徑,它涉及“人怎么行動”的問題,是價值目標的實際表現。
價值評價是個體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做出的判斷。
價值觀的特點
1、穩定性和發展性 2、獨特性和社會歷史性 3、主觀性和選擇性 4、系統性
5、導向性
當代中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四個基本特點:
價值主體的轉變——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兼顧;
價值選擇的矛盾——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并存;
價值取向的轉型——由人倫關系走向功利、效率關系;
人格價值的沖突——觀念意識與行為的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