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送玩具回家
背景:結合《綱要》精神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精心為幼兒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角色游戲區域,有kitty家、泰迪家、85度c、小小建筑師、coco奶茶、歐尚超市等,布局大氣、錯落有致、又注重三維空間的充分利用,使整體既美觀又充滿了情趣性。
實錄1:
開學一個月,孩子們被這些角色游戲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每天早上進入班級之后,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開始玩耍起來,可是玩好了,他們就隨地一扔,有去玩別的地方玩了,玩具常常是撒的到處都是,有的把各種各樣的積木放在一起,損壞也較嚴重。
分析:
1、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尤其是自主性游戲,它對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有著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功效。
2、而班級里的這些自主性游戲內容多,孩子覺得這個區域玩玩蠻好,那個區域也很有意思,以致走來走去,這也是他們的年齡特點以及缺乏規則意識。
3、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非常地寵愛,對于孩子的包辦很嚴重,不會讓他們去整理玩具,孩子也根本想不到玩好以后要整理玩具。
策略:
1、我們利用集體活動《玩具我愛你》這一游戲和擬人化的口吻讓孩子們理解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家,玩具寶寶也有自己的家。并讓他們玩集體游戲的過程中,懂得要愛護玩具,最后要把玩具送回家。
2、在孩子角色游戲的前后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以及在活動過程中加強提醒和指導作用,使孩子漸漸的有愛惜玩具、整理玩具的意識。
3、指導一部分能力強的幼兒學習整理玩具,為其他幼兒樹立榜樣的同時,也為老師節省了一些整理的時間。
反思:
對于新入園幼兒缺乏物歸原位、愛惜玩具的良好習慣,但小班正是幼兒秩序感發展關鍵期,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比較有效的策略,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會獲得樂趣,改變自己原有的不良行為,使幼兒由被動變為主動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實錄2:
經過以上策略的有效運用,孩子的明顯比剛開始有了進步,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雖然老師強調哪里拿的玩具最后還是送回哪里,但是孩子們會忘記玩具該送回哪里,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但是經常會出現胡亂整理。如:娃娃家的餐具,老師事先都是歸類好了,盤子與盤子放一起,鍋子與鍋子放一起,可是,小朋友整理的時候會把盤子與鍋子等統統放在一起。
分析: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記憶是短暫的,不可能象成人那樣明確,而往往孩子之間的能力也是有所差異,有的孩子根本是不會整理,最后都是換成其他同伴整理,那么對于另一個孩子而言,不知道玩具原先在那,隨便整理一下就好了。
策略:
老師把所有的玩具都整理地僅僅有條,然后用照相機拍好,做成一張張的小圖片粘貼在相應的區域,使孩子的整理有對照。
反思:
這一方法實行下來后,真的是非常有效,因為孩子有了直觀地視覺沖擊,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整理時會學習按照和小圖片比一比是否一樣,再進行正確地送玩具寶寶回家,基本上絕大部分的孩子每次都能和老師整理的相差無幾,真是令我們覺得欣慰。原來,只要找到一個有效的策略,那么再大的困難也是會被解決的。
幼教專家指出,以適當的方式給幼兒以積極正面的暗示,幼兒就有可能在自信、情感、價值觀、行為方式等諸多方面取得預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