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活動:哈哈小人
設計意圖:
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5—6歲的幼兒在年齡特征上“有強烈的創造欲望,能長時間專注探索物體的操作;能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系”。在對此年齡的階段目標中也提到了“探究、操作、實驗,對實物變化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細致地觀察、回憶、再現以及理解方法后的想象創造對大班幼兒是能力上的挑戰,將對幼兒后續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起到鋪墊作用。
活動目標:
探究畫面中人物造型的變化與折紙方法的關系,感受并表現其中的趣味。
重點:發現人物造型與折紙之間的變化規律。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上述變化的規律,并能根據規律進行想象與表現。
活動準備:
1、長方形桌子4張,一半幼兒,小筐4個,小型吸鐵石若干,記號筆15支,黑板一塊。2、2種淺色的紙,其中折好的長方形紙42張、沒折的(如a4紙的1/4大小)同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一、觀察理解,表現“頂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兒表述自己喜歡畫什么。
教師提問并鼓勵:很多孩子非常喜歡畫畫,你最能畫什么?
(此問題切中幼兒的已有經驗,能很快使活動進入正題)
2、幼兒理解并繪畫“頂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師:今天,我們來畫一個“頂天立地的小人”。
(教師觀察幼兒是否理解“頂天立地”,一般情況幼兒都能理解與表述,教師亦可借助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人”的造型。(如圖一)
(此時,教師可以留意每個孩子觀察的特點,請觀察完的幼兒舉手表示“觀察完畢”。)
3、幼兒在畫紙上表現“頂天立地的小人”。
教師請幼兒找出小筐內的紙(沒有折過的),把觀察到的“小人”頂天立地畫在這張紙上。
(教師邊交代邊取走圖片,觀察幼兒繪畫的過程和結果,留意幼兒觀察后所繪畫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兒畫好后,可以取出圖片讓幼兒對照。)
環節價值:1、此環節雖然是幼兒繪畫簡單的單線小人,但挑戰的是大班幼兒的觀察習慣與觀察技能,認真觀察并善于傾聽的幼兒能準確表現自己看到的圖片。2、強調的“頂天立地”是為下一環節在折紙上畫“小人”做準備、并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筆,否則幼兒容易受折紙的“地平線”因素影響,而讓趣味喪失。
二、觀察討論,發現“小人”造型的變化與折紙的關系
1、幼兒第二次在折紙上表現“頂天立地的小人”(如圖二)。
(1)教師:請你取出另一種顏色的紙(折好的紙),再次把觀察到的“小人”“頂天立地”地畫在這張紙上,而且要增加一個要求:不要打開這張紙。
(教師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請幼兒取出紙進行觀察,發現紙是折過的,繼而幫助幼兒理解這次是在折過的紙上畫。)
(2)幼兒在折過的紙上繪畫。
(教師觀察幼兒紙張擺放或選擇繪畫的位置,同時留意幼兒第二次繪畫表現的對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細,隨機表揚、提示。)
2、幼兒觀察打開折紙后“小人”的變化。
教師:你畫的小人怎么了?他畫的小人為何沒有斷開,你們畫的“小人”為何斷開了?想一想,斷開的地方為何不一樣?他們斷開的地方都畫在什么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