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突現小班文化建設
第一分組是以學生的意愿為主的,出現比較的多的問題。第二分組前,我提出了建議:為活動方便,要家住的比較近的;每一小組都要想配齊會說、會寫、會畫、會想、會用電腦;沒有進入小組內的三個同學,希有小組能邀請他們進入自己的小組。這一次的分組中,原小組成員都進行了認真地思想、積極地討論,重新組織。
第三分組,這一次我對本次調查活動的內容、目標、目的進行了詳細說明。學生全面了解到本次活動課主要是讓他們通過參與學習,在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據此,啟發談話,明確目標。我先問學生:你們了解家鄉的環境嗎?比如,空氣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樹木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人們為保護 環境做了些什么?我們開展本次調查周圍環境的活動,要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周圍環境有關的資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資料在班上進行一次交流和展示。于是學生重新成立調查小組,明確分工。然后推選出小組長,并明確小組中各人員的分工。在這一次分組活動,我適時對各小組的人員進行調配。
二、制訂計劃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他們獨立制訂活動計劃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先小組同學討論,制定出初步的活動計劃、觀察計劃和采訪計劃。然后全班進行討論這些計劃好在哪里,我們還可以作哪些補充。最后由各小組制訂出本小組的活動計劃。同時,還出示了一張表格幫助學生能進行周詳的調查活動。表格如下:
“調查家鄉的環境”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主題
指導老師:
參與活動隊員
組長:
組員:
觀察計劃
觀察對象
觀察地點:
觀察人:
觀察內容:
觀察后的感受和收獲:
采
訪計劃
采訪對象:
采訪人:
采訪問題:
采訪后的感受和收獲:
調查結果
環境污染情況
污染狀況:
(資料來源):
污染原因:
污染給人們
生活和生產
帶來的危害:
當地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綠化情況:
在保護環境活動中出現的好人好事:
調查內容:空氣、水、花草樹木、垃圾(選擇1項)
調查方法:觀察、訪問、查資料
匯報形式:繪畫、相片、建議書、手抄報、宣傳標語、用文字記下深刻的事
三、開展活動
開展活動的時間為期二個星期,主要為每周周六、周日。由于去年的冬至節調查活動,有家長反映學生在一起要么就是集體游玩,將事情交于父母完成;要么就是一起相約玩電腦游戲,只分出一點點時間進行查資料;要么就是從電腦中查出資料就算,根本沒有進行觀察、訪問,形式十分單一。
在這次活動,我就將以前發生的種種情況與學生進行交流,明確在周末時,進行活動要求嚴格依據活動計劃進行,要收集資料,拍攝照片,調查、采訪、問卷,并把活動過程一一寫出,整理出活動資料。
同時,與家長溝通好,同家長一起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全程跟蹤,以使活動落在實處。有家長的全力配合,既對學生起到監督作用,又為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
四、展示活動成果
活動成果展示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手抄報、調查報告、宣傳標語、攝影、童話故事、體會文章……
本次活動中,學生主要調查的是塘河的水、汀田商業街的花草樹木、菜場的周邊環境等。以調查塘河的水質的最多。現就以研究塘河水質為例來講一講學生的調查情況。學生在調查方法中,分別采用了觀察、訪問與查資料。在觀察塘河的現狀中,看到水質變臟,上面有許多管道中有黑水進入河道,河水變黑、變臭,不時發出惡臭味,在河面上還浮著許多的死魚與垃圾。還通過訪問家人與路人,發現原因,是因為旁邊有許多工廠在亂排工業污水;居住在旁邊的人們亂倒生活垃圾。還了解到原來河水是十分干凈的,可以供人們食用,洗衣,可以在河中游泳。在觀察中,也發現政府已進行改善,有專門的清掃垃圾的清潔船。兩旁的環境也有變化,已進行了環境改造,造了路、栽了樹、修了河道。進行上網查資料,發現人們在整治塘河中,政府已做了許多的工作。從中深刻體會中要保護環境離不開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