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突現小班文化建設
學生中收到的調查成果,作文的形式就豐富多彩,有記錄整個調查過程的調查報告;也有以童話形式出現的,以小動物身份來對人們發出的呼吁;還有以詩歌形式描繪自己眼中觀察到的現實環境;更有以想象來寫的末來的生活,有寫人們愛護環境了,生活過得幸福無比,有寫人們不知悔改,生活在黑暗中。學生寫的關于保護環境的標題來自于生活,也貼近生活,如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人人出份力,健康你我他;讓每一滴水都變得清澈透明,讓每一棵花草樹木都長得茂盛,讓藍開更藍,讓百花爭艷,讓新鮮的空氣更加甜美……
活動效果: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學生不僅了解環保知識;也通過采訪、拍攝、書法等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地球媽媽的熱愛;通過觀察、調查家鄉的環境,增強學生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在學生中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一起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學會了分工、合作、相互傾聽、共同制訂活動計劃共同進行活動;通過交流、展示,提高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
活動后學生的轉變:
一、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在值日工作中,學生自覺了、主動了,無需父母幫忙了,即使父母一定要幫忙,也學會了以自己值日為主。平日里,形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今年的春游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自覺地帶上環保袋,有果皮、瓜屑、包裝紙等都放入其中。當遇到父母與其他人做出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時,及時上前勸說、糾正。
二、互幫互助風氣的形成
原本幾個比較自我的學生學會了關心集體,關心同學,熱心幫助同學。比如,在學習上,能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同學,給同學報聽寫,與同學一起背書,共同探討問題,一起修改作文等等。生活上,以我心度他心,學會了換位思考,不再以自己為中心,會替他人考慮,能聽取他人的意見。如瑞洋,一直是十分自我的人,從來不會想到別人,但是在這次活動后,體會到一個團體,不是一個人說了就行,會遷就別人,也學會不影響他人。
三、一個集體少一人也不行的觀念形成
在活動中,學生最難能可貴的是形成了集體的觀念,明了一個人再能干,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每一個都他的長處,他的能力。在后來舉行的廣播體操比賽、調查父母的愛的綜合實踐活動、成立班級圖書館、設立書攤進行賣書交易活動中,學生之間都能清楚自己與其他同學的特長,合理安排任務,不會都依賴于一、兩個人,也不會遺忘掉一個人。
每一個學生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樂于與同學一起去參與活動,享受在活動中的每一秒每一刻,在活動中全力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班級爭得每一份榮譽。班級成為每一同學的樂園,為之興奮的地方,感受幸福的家園,充滿笑語的場所。這正是本次綜合活動最大的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