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家鄉的特產》
二、教學目標:1.學習運用泥工的多種技能,大膽、創造性地制作青團子、襪底酥。
2.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昆山的特產,體驗手工制作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1.已學過團圓、搓長、壓扁、分泥、粘合等泥工技能。
2.干凈的盤子、泥工板等,每人一份;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幼兒進行創造性的制作,并體驗制作過程的快樂。
難點:揉圓按壓成橢圓形。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談話法、自由探索法、講解示范法、練習鞏固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圖片導入,了解昆山的特產。
1.出示青團子、襪底酥圖片。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昆山的特產,我們來看看是什么呢?
2.你們都吃過哪些昆山的特產呢?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花紋等方面講述)
3.教師小結:我們昆山的特產真好吃,尤其是青團子,只有春天這個季節才有,香香甜甜可好吃了。 1.幼兒觀察、了解昆山的一些特產。
2.幼兒從大小、形狀、花紋等方面說說自己吃過的特產。 教師通過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的特產,讓幼兒直觀的感受昆山特產的不同大小、形狀、味道等特征。在這個直觀的了解過程中,幫助幼兒為制作青團子和襪底酥豐富經驗。 二、講解示范,幼兒制作青團子和襪底酥。
1.小朋友,你們看看青團子和襪底酥都是什么形狀的呢?(引導幼兒自由說一說)
2.教師示范青團子“團圓”的制作方法并重點講解示范襪底酥的制作方法:先團圓,再壓扁,然后修飾成橢圓形,最后點上“小芝麻”。
3.制作要求:
(1)在壓的過程中藥注意壓的力度,不能壓的太扁。
(2)點上去的芝麻最好也壓一下。 1.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青團子和襪底酥的形狀、顏色等。
2.幼兒觀察教師示范。
在幼兒說說的過程中,讓幼兒知道青團子和襪底酥的樣子。再來觀察教師的示范,幫助幼兒了解它們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時候要注意的一些事項。為幼兒自己制作做好鋪墊。 三、幼兒動手制作,老師巡回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出作品。
2.重點指導幼兒將壓扁的圓,揉圓按壓成橢圓形。 1.幼兒根據教師講解的要求大膽制作。
2.能夠利用搓、揉、按的方法制作。 幼兒自己動手制作一方面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