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塑料袋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本節活動選自山東省編新教材主題三《尋找小秘密》中的次主題一《空氣的秘密》中的一節教學活動——《有趣的塑料袋》。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培養上。因此,我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于生活,緣于興趣"。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有趣的塑料袋”這個活動。目的在于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從而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經常需要用到塑料袋,然而也時常看到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拿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料袋當風箏;還有的用塑料袋包扎糖果。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有意識地觀察過孩子的反應,發現他們對于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局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從而幫助孩子拓展經驗,獲得知識。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們中一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動手能力比較強。在平時的的活動中尤其是面塑活動的開展以來也積累了一定的剪、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但有些孩子對事物現象的理解缺乏科學性,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夠大膽,希望通過這節活動使幼兒能夠大膽嘗試,體驗成功和快樂!
三、活動目標與依據
依據:幼兒科學教育就是教師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和機會,采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多種方式對幼兒的探索活動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參與,讓幼兒在有計劃的活動中,獲取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的方法,發展智力。而《新綱要》也提出: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注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因此,本活動依據《幼兒園科學教育》、《新綱要》與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
活動目標:
1、體驗動手的樂趣,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
2、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探索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及表達能力等。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裝飾塑料袋,并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探索塑料袋玩具的多種玩法
四、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