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動物的尾巴
設計思路:
隨著兒童身心的發展,兒童對周圍環境充滿著好奇,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兒童生活周圍的小動物,對兒童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在一次“捉尾巴”的運動活動后,班里好多孩子都開始對動物的尾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的孩子問:“陳老師,為什么小動物會有尾巴?”、“動物的尾巴為什么有些長有些短?”、“沒有尾巴小動物會怎么樣?”、,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探索欲望,結合《指南》中所提到的:“中班幼兒已經能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去了解。他們常常喜歡刨根問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還要探究‘為什么’”的年齡特點。我及時捕捉了孩子的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希望通過“動物的尾巴”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在交流、欣賞、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孩子會對動物尾巴的認識、逐步加深了解。同時,使孩子們的親近動物,喜愛動物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流露,既滿足孩子探索動物尾巴的興趣需要,又為孩子們提供了探索動物奧妙的機會。
內容與要求:
1、知道幾種小動物尾巴的外形及作用。
2、學習細致觀察,萌發探索動物奧秘的愿望。
活動準備:
繩子一根,課件《蒼蠅借尾巴》,材料包《找尾巴》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師:(出示繩子)這是什么?像什么?
除了像、還像什么?(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大膽想象)
2、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剛剛小朋友說像尾巴,動物有尾巴。哪些動物有尾巴呢?(幼兒發言)
尾巴都一樣嗎?(不一樣)
都是什么樣的?(有長的、短的、粗的、細的、)
3、小結:各種動物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尾巴。
二、欣賞故事
1、完整欣賞故事。
l 師:今天陳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尾巴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好嗎?
l 要求:誰去借尾巴了?
它像哪些小動物借了尾巴?
借到了嗎?
l 教師播放,幼兒欣賞。
2、故事教學。
師:誰去借尾巴了?(蒼蠅)
蒼蠅像誰借了尾巴?(小魚、啄木鳥、梅花鹿、狐貍、老黃牛、)
一共問幾個小動物借了尾巴?(五個)
借給他了嗎?(沒有)
為什么不借給它?(有用處)
有什么用處?(逐一動物回顧)
小結:原來動物的尾巴都有它們自己的本領,對小動物們很重要,是不能缺少的。
三、經驗遷移
1、(出示材料包),引導幼兒尋找尾巴。
師:瞧!這里的小動物和平時見過的有什么不一樣嗎?(沒有尾巴)接下來我們就來玩一個游戲,叫“找尾巴”。(師提出游戲要求)
2、幼兒操作體驗,教師巡回觀察引導。
3、個別幼兒分享:你幫哪些小動物找到了尾巴?說說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處?
四、延伸活動:
1、探索區:尾巴的秘密。
2、語言區:豐富材料中的小動物,結合幼兒自身經驗,續編故事《蒼蠅借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