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尾巴(精選16篇)
動物的尾巴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2、通過認識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動物尾巴的形狀和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兒歌《比尾巴》
2、動物拼圖若干。
重點難點
重點是知道并說出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和用途。
難點是擴散思維了解其他動物尾巴形狀用途。
活動過程
一、配樂兒歌導入,激發幼兒對動物的興趣:
1、兒歌《比尾巴》導入活動。
2、引導幼兒說出動物都有一條不同的尾巴。
二、欣賞故事,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欲望。
1、欣賞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討論故事中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斷的?它都向誰借尾巴了?
(2)小魚的尾巴像什么?它為什么不借給小壁虎尾巴?
(3)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為什么?
(4)燕子的尾巴像什么?
(5)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
三、通過師生探討,初步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1、引導幼兒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
2、教育幼兒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培養對動物的情感。
四、通過拼圖游戲,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五、聽配樂兒歌,師生共同模仿小動物走出活動場地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科學角中,進一步探索生活中動物的一些小常識。
動物的尾巴 篇2
活動目標:1、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了解動物的尾巴具有的特殊作用。2、能大膽、清楚地介紹尾巴的特點與作用。活動準備: 1、童藝軟件之“動物尾巴”、“蒼蠅找尾巴”的課件。找尾巴操作材料。活動過程: 一、找尾巴(價值分析: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1、利用童藝軟件,玩找尾巴的游戲。指導語:今天來了許多動物朋友,看!誰來了?它們怎么了?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尾巴。重點提問:1)你幫誰找尾巴?2)它的尾巴長什么樣?2、個別操作。指導語:還有很多動物,他們也找不到尾巴了,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觀察重點:1、是否了解動物與其尾巴的特點,為動物找到正確的尾巴。2、能否根據動物的習性到相應的場所尋找動物尾巴。 重點提問:這些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了嗎?它們的尾巴是怎么樣的?(邊操作邊交流。)小結:動物們的尾巴各式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還有的像一把扇子!可真有趣呀!二、故事《找尾巴》(價值分析: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1、觀察封面,引起興趣。重點提問:1)又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它想干什么?2)你怎么知道的?——符號、尾巴的圖片。2、欣賞故事《找尾巴》。重點提問:1)蒼蠅向誰借尾巴?2)它借到尾巴了嗎?3)小動物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它?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3、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式各樣,而且還有不同的用途。有的能表示信號,就像梅花鹿的尾巴;有的能迷惑敵人,保護自己,就像小狐貍的尾巴;有的能驅趕蚊蟲,就像老黃牛的尾巴;有的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動物尾巴;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小魚。三、尾巴的本領(價值分析:拓展經驗)1、動物的尾巴有著不同的本領,那么除了故事里提到的本領,你們還知道尾巴的其他本領嗎?2、小結:ppt動物尾巴的功能。四、延伸今天我們研究了很多動物的尾巴,老師準備了很多的報紙,請你們回教室利用這些報紙自己制作動物的尾巴,成功后告訴同伴你做了什么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動物的尾巴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對動物有著自然特殊的感情,他們喜歡小動物,樂意與小動物親近,喜歡翻閱動物的圖書,講動物的故事,在我們班的飼養角就飼養了許多金魚、小烏龜。一天有個孩子跑來說:“老師,我發現小烏龜也有尾巴。”好多幼兒馬上被他的話吸引爭先去看,并展開了討論:“我知道每種動物都有尾巴。”“為什么動物的尾巴有的長,有的短,形狀也不一樣呢?”從孩子們的七嘴八舌中,我看到了孩子們對動物尾巴的好奇,于是我及時捕捉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動物的尾巴》。這一活動內容將科學、語言、健康相互融合、相互滲透,體現了新《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通過幼兒與同伴的交流和教師適當的引導,激發幼兒更大的好奇心,從而主動多種途徑探索并發現動物尾巴的功能。進一步讓幼兒了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別之處,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觀察中比較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及作用。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尾巴奧秘的興趣,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3.在交流、分享中,大膽表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通過校信通這個網絡平臺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搜集動物圖片,同時給幼兒講講常見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2.教具準備:各種動物圖片(燕子、牛、魚、小壁虎)(尺寸16開)、自制磁性黑板背景圖(尺寸:與磁性黑板一樣大)、課件《小壁虎借尾巴》、小動物圖片(數量與班級幼兒數相等;尺寸5×8厘米)、自制動物尾巴(老虎、兔、馬、鼠)(數量與班級幼兒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玩“捉迷藏”猜謎游戲
出示樹林、小河背景圖,語言創設猜謎情境,引導幼兒根據樹林中動物們露出來的尾巴,猜出是哪種動物,鼓勵幼兒參加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快來看,這棵大樹后面有一條尾巴,這是誰的尾巴呢?
幼:這是小燕子的尾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幼:我發現了牛的尾巴,牛的尾巴是細細長長的。
幼:這是魚的尾巴,因為魚的尾巴像扇子一樣。
幼:這是蛇的尾巴,我看見過蛇的尾巴是細細尖尖的。
幼:這不是蛇的尾巴,蛇沒有腳,這個上面露出腳趾來了。
師:這位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這不是蛇,它是一只小壁虎,小朋友們在生活當中很少見到它,所以不認識。夏天的時候小壁虎經常出現在墻角里,捉蚊子吃。你們知道樹林中的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嗎?
幼:我知道,牛的尾巴是用來趕身上的蚊子和蒼蠅的。
幼:魚的尾巴可以游泳。
……
師:每種動物的尾巴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小壁虎的尾巴作用很特別,你們想不想知道?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找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特別采用幼兒喜愛的“猜謎”游戲來調動幼兒觀察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他們在觀察中、討論中了解動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二、欣賞故事,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1.觀看課件“小壁虎借尾巴”。
2.討論故事中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師: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它都向誰借尾巴了?
幼: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它去向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
師:小魚的尾巴像什么?它為什么不借給小壁虎尾巴?
幼:小魚的尾巴像扇子。
幼:小魚的尾巴像三角形。
幼:小魚的尾巴像鏟子。
幼:小魚姐姐說:“要用尾巴撥水”,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師: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為什么?
幼:老牛的尾巴像繩子。
幼:老牛的尾巴像棍子。
幼: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因為牛伯伯說要用尾巴趕蒼蠅、蚊子。
師: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它的尾巴有什么本領?
幼: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它的尾巴可以掌握飛行的方向。
師:不只是小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只要是鳥兒,它們的尾巴在飛行時都可以幫助拐彎兒,高興往哪兒飛,就往哪兒飛。
3.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
師: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回家后發現了什么?
幼:小壁虎發現自己長出一條新尾巴。
師:小壁虎的尾巴斷了,還會長出新的尾巴,這種現象叫“再生”,大自然中還有一些動物有再生能力,請小朋友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查資料。
設計意圖:本環節運用課件這一生動形象的方式,讓幼兒形象地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有效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探索動物尾巴奧秘的欲望。
三、拼圖游戲,幫助幼兒了解其它動物尾巴的特征及用途
1.取出動物拼圖材料,幼兒分組操作,幫助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并將身體和尾巴拼貼在一起,把所拼動物的名字以及尾巴的作用說給周圍小朋友聽聽。
2.請幼兒說出所拼動物的名字,尾巴的形狀及用途。
師:你認識圖片上的動物嗎?請你說說它們的尾巴有什么本領?
幼:這是猴子,它的尾巴可以蕩秋千、鉤樹干、爬樹。
幼:我拼的是啄木鳥,它的尾巴像椅子,可以坐,還可以幫它飛行。
幼:這是小松鼠,它的尾巴像傘,可以當被子蓋在身上,還可以保持平衡。
……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松鼠從高處往下跳,看看有什么感覺?師引導幼兒從椅子上跳下,注意尋找感覺。
幼:我感覺跳下來麻麻的,有點痛。
幼:感覺要跌跟頭,站不穩。
師小結:因為我們沒有小松鼠的大尾巴,所以從高處跳下來會感到頭重腳輕。小動物們的尾巴作用真大,我們是小動物們的好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幫助小動物,保護它們,不傷害它們。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讓幼兒玩找尾巴拼圖游戲,讓幼兒能更多地了解其它動物尾巴的形狀、特征及用途。讓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學小松鼠跳,是為了進一步讓幼兒感受動物尾巴的重要性,用實踐得出真知,并對幼兒進行愛護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學知識和學做人有機地融合起來。
四、延伸活動:玩揪尾巴游戲
1.幼兒自由選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尾巴,進一步鞏固對動物尾巴的認識。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小動物的尾巴,請小朋友自由選擇一條尾巴,并把自己想象成相應的動物,進行即興表演。
師:我的尾巴最長,是大老虎的尾巴。(配動作表演)
幼:我的尾巴短,是可愛的小兔。(配動作表演)
幼:我的尾巴尖尖的,是老鼠的尾巴。(配動作表演)
幼:我的尾巴很大,像傘一樣,是松鼠。(配動作表演)
……
2.幼兒玩揪尾巴游戲,培養幼兒的奔跑和躲閃能力。
幼兒將選擇的尾巴插在腰間,四處跑,互相揪尾巴,看誰揪的尾巴最多。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先從教育目標方面來看:活動目標比較明確,恰當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也在目標中體現。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新《綱要》精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過程緊緊圍繞著目標,環環相扣,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從活動過程來看,第一環節: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活動,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說說是誰的尾巴、形狀等。在這過程中鼓勵幼兒說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給予每個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第二個環節:用課件的形式調動幼兒觀察的興趣,生動形象地讓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第三個環節:操作活動,完成拼圖游戲,引導幼兒動手又動腦。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幼兒在用手用腦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認識了更多的動物以及它們尾巴的功能。科學活動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更要緊的是在活動中培養幼兒擁有科學的素養,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顆充滿好奇的心,一雙敢于嘗試的雙手,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這些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豐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動物的尾巴 篇4
導讀: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孩子在喜歡動物的基礎上,探索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了解它們的尾巴的作用,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愛護小動物的情感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得到熏陶。
一、說教材
1、說活動設計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孩子在喜歡動物的基礎上,探索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了解它們的尾巴的作用,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愛護小動物的情感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得到熏陶。
2、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的指導和活動的內容,我制定了適合幼兒發展三個目標:
1)、培養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探索欲望。
2)、通過故事,能簡單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不同形狀。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3、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依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狀況,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通過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難點是:了解身邊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二、說教具、學具
1、知識經驗準備:帶幼兒觀察身邊的小動物,記住一些動物的尾巴特征。
2、物質準備:
課件:《動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貼的不同動物的身體和尾巴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文學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兒發現動物尾巴的不同形狀和作用。
2、學法:幼兒在掌握老師的教學內容后,可運用游戲操作法進一步探索動物尾巴的不同。
四、說教學程序
1、聽兒歌《尾巴歌》,幼兒和老師一起學做動物的尾巴的形狀,邊做邊進教室做好。
2、看課件《動物的尾巴》,請小朋友說說課件上動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課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啟發幼兒邊聽邊思考。
4、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
2)小壁虎都向誰借了尾巴?
3)啟發幼兒思考:小魚的尾巴象什么,沒有尾巴會怎么樣?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來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后來尾巴怎么樣了?
5、認識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長尾巴的動物:老虎、猴子、小貓等。
短尾巴的動物:兔子等
傘狀尾巴的動物:松鼠、孔雀等。
會飛的動物尾巴的形狀:小燕子、麻雀、老鷹等。
6、小動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們是小動物的好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幫助小動物,有些小動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請小朋友幫助它們把尾巴貼好。
黑板上貼上小動物,請一些小朋友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貼上。
7、聽兒歌,做動作,走出教室,活動結束。
動物的尾巴 篇5
活動目標:1、 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了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的特殊的作用。2、 能仔細觀察,并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活動準備:課件:動物尾巴、蒼蠅找尾巴活動過程:一、猜猜這是什么——導入話題1、 重點提問:(1)這是什么?(2)有哪些動物有尾巴?2、小結:許多動物都有尾巴,每種動物的尾巴都長得不一樣。二、找尾巴——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1、利用童藝軟件,玩找尾巴的游戲。2、重點提問:(1)你幫誰找尾巴?(2)它的尾巴長什么樣?3、小結:動物們的尾巴各式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細,有的粗,還有的像一把傘!可真有趣呀!三、故事《蒼蠅找尾巴》——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1、重點提問:(1)蒼蠅向誰借尾巴?(2)它借到尾巴了嗎?(3)小動物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它?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2、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式各樣,而且還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動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袋鼠;有的動物的尾巴能驅趕蚊蟲,就像老黃牛;有的動物尾巴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小魚。四、我知道的動物尾巴的本領——拓展經驗1、你知道動物的尾巴還有哪些作用呢?活動建議:幼兒可以用廢舊報紙自己制作動物的尾巴;作品可以和相應的頭飾相配對,玩“找朋友”的游戲,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動物尾巴的探索興趣。
動物的尾巴 篇6
【教學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
【教學目標】
1、認識動物的尾巴。
2、認識動物的尾巴功能與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教師先教幼兒念兒歌并表演動作:
猴子尾巴長,小豬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師帶領幼兒翻開幼兒用書,提問:(1) 誰的尾巴長又長?(2)誰的尾巴卷又短?
(3)誰的尾巴像把扇?(4)誰的尾巴像棉花糖?(5)誰的尾巴毛茸茸?
(二)觀察活動
1、教師事先將動物的圖片蓋住,只露出局部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1)這是什么動物呢?(讓幼兒觀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來的?(先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再掀開遮住的部分,讓幼兒檢查猜的是否正確)
2、教師將所有的動物圖片剪成四部分(頭、身、腳、尾巴)放在一起,隨意抽一張,請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將它拼成完整的圖。
3、每拼出一只動物后,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這種動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1)猴子尾巴可以爬樹蕩秋千(2)小狗高興時尾巴會搖一搖(3)孔雀尾巴可以用來展示自己的美麗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師說一說動物園常見動物的趣事。
動物的尾巴 篇7
“集體活動中師幼互動”大班案例:動物的尾巴 上海市曹王幼兒園 葛曉娜
情況描述:(包括教師的提問、策略以及幼兒的反應與跟進措施) [活動的第三環節]——觀看錄象并討論(錄象不太清晰,雜音太大解說的語速也比較快)
教師想通過一段錄象幫助幼兒梳理動物尾巴的作用并把有相同作用的動物尾巴進行歸類
1、教師提問:你在這段錄象里看到了什么?
個別幼兒幼兒回答:我看到尾巴
個別幼兒在議論從畫面中發現的新奇的東西
其余幼兒比較的茫然 2、教師追問:你們看到這段錄象里有我們沒有講過的動物的尾巴嗎?
幾個幼兒說:我看到了狗搖尾巴表示高興。
一名幼兒回答:孔雀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開屏,它的尾巴上有很多像眼睛一樣的圖案會把敵人嚇跑
3、教師:哦,這是錄象里也沒有看到的,那么誰還從錄象看到了我們沒有講過的尾巴呢?
幼兒沒有了回答
4、教師又問:那么誰還知道我們沒有講到過的動物尾巴的作用
幼兒開始有回應 分析與反思:(包括自己采取了些怎樣的互動策略、取得的效果如何,互動不足在什么地方,將如何調整等)
對于動物尾巴的作用孩子前期已經積累了相關的經驗,老師想通過一段錄象幫助孩子鞏固并拓展孩子他們的經驗,為老師能夠幫助孩子把動物尾巴進行歸類奠定基礎。但是從老師的提問、追問可以看出,老師的問題比較的松散寬泛讓孩子沒有方向。而且所提的問題和環節的設計有所出入,不能為老師的預設更好的服務。從孩子們的回答及表現可以看出這段錄象并沒有更好的為教學活動而服務,相反的因為錄象的圖象、音質及一些專業術語不僅大部分的幼兒沒有看懂錄象中的東西,反而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思維情境分散了注意力。
老師在提問的時候沒有緊扣這個環節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思路有點不清晰比較隨意。如果錄象在比較清晰的情況下,老師能這樣問:你們看到的錄象中哪種動物的尾巴和魚的尾巴作用是一樣的?再追問:哪些動物的尾巴作用都可以用來做武器的?這樣的問題目的性就很明確,孩子就能很好的順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 我的困惑:(談談自己在集體活動師幼互動上的問題與困惑)
我們老師在預設活動時目標意識都比較強,但是在實際的活動當中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問題,比如說環節的遺漏,或者是問題的遺漏及不嚴密,就造成師幼互動的冷場或答非所問。特別是我們年輕教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常常會遇到這類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對于整個活動的宏觀調控及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就會失去有效性,一個活動的流程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么整個活動就失去了原本預設的目的。
動物的尾巴 篇8
一、設計思路: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中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本周的主題是《在動物園里》,在上節課中我帶孩子們一起認識了動物的耳朵,孩子們通過對耳朵的認識,對動物尾巴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設計了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讓孩子在喜歡動物的基礎上,探索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了解它們的尾巴的作用。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常見小動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和用處。
2、萌發探究動物尾巴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童易軟件、動物尾巴的表格、小動物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了解常見動物尾巴的不同特征。
(1)師:最近,我們一起認識了許多不同的動物。可是今天森林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只小動物掉了一條尾巴,請你們猜猜看這是誰的尾巴?為什么?
(2)師:你們真厲害,猜出了這條尾巴是小松鼠的尾巴!可是森林里還有一些小動物也掉了尾巴,想請你們幫忙找一找。你覺得這條尾巴是誰的呢?為什么?這條尾巴像什么?(播放課件)
(3)、它們的尾巴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
小結:原來動物們的尾巴形狀各不相同,有的大大的、有的長長的、有的短短的……
二)了解常見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處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那么多不同的尾巴,小鳥要來考考小朋友了,你知小鳥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如果小鳥沒有了尾巴,會怎么樣?請根據老師的這張表格來想一想猜一猜。(出示表格)
(2)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小博士的正確答案。原來,小鳥的尾巴可以用來做方向盤,掌握飛行方向。(填表)
(3)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要來考考小朋友了,你知道它們尾巴的本領嗎?(出示動物圖片)
(4)、完成填表
(5)小結:原來動物的尾巴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來幫助逃跑,有的可以當成武器,有的可以當成被子,還有的可以用來趨趕蚊蠅……它們的尾巴有這么大的用處。
(6)師: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是一樣的呢?原來有些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是一樣的!
三)延伸
1、教師總結,引導幼兒要保護小動物。
2、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小動物還沒找到自己的尾巴,請有興趣的小朋友在下午的活動中把它們的尾巴找出來。
五、活動自我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分享閱讀《尾巴》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幼兒對尾巴的外形特征已有所認識,但是對尾巴的作用卻不是很了解。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我設計了《動物的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中,我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通過猜一猜的方法,讓孩子來猜一猜這是誰的尾巴,孩子們興趣很高。接下來我出示了多媒體課件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幼兒們通過幫小動物們找尾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這不僅培養了幼兒對局部事物的觀察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我嘗試了填表格的形式讓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們對填表格的形式較少接觸,所以在活動的開始顯得較為陌生,但是孩子們填對了一種作用后,后面的過程都顯得興趣十足。
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增強了教學內容吸引力,激發了幼兒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對于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還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像來實現,這樣就更易于幼兒掌握知識;其次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加強了師生互動。良好的人機界面和交互功能使教學更像是游戲。通過在多媒體課件中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功能,可能使幼兒不僅能看到、聽到,更可以自己動手去參與教學過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存在著不足: 1、第二環節“猜一猜”中的動物與第三環節中的動物可以設置成一樣的動物,這樣到第三環節的時候,幼兒就不會還是關注在“猜尾巴”上。2、活動填表的時候,可以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張表格讓孩子們嘗試著填一下。3、活動中的課件也不要依賴于童易軟件,可以自己制作。活動中缺少動物實物的圖片,可以讓孩子們看看真實動物的圖片,增加孩子們對動物尾巴的印象。在今后的活動中,課前一定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吃透教材,預設好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活動中老師拋出的問題,要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不局限他們的答案,對于幼兒反饋給老師的信息不要草草了之,應該繼續追問下去,這樣才能激發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
六、活動點評:
本次觀摩活動,根據《在動物園里》這一個主題,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開展了《動物的尾巴》這一個活動。
從整個活動來看,首先,有許多亮點的地方:1、老師活動前進行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材料準備豐富。2、活動進行中,幼兒的興趣很高,對動物的尾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活動氣氛熱烈。
但是,整個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整個活動時間較長,第三環節中準備的動物過多。2、第二環節“猜一猜”中的動物與第三環節中的動物不一樣。3、活動中缺少幼兒的操作環節。
評課過程中,大家都針對這個活動,給出了不少的評價和建議。比如:1、第二環節“猜一猜”中的動物與第三環節中的動物可以設置成一樣的動物,這樣到第三環節的時候,幼兒就不會還是關注在“猜尾巴”上。2、活動填表的時候,可以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張表格讓孩子們嘗試著填一下。3、活動中的課件也不要依賴于童易軟件,可以自己制作。活動中缺少動物實物的圖片,可以讓孩子們看看真實動物的圖片,增加孩子們對動物尾巴的印象。
從整體上說,活動的開展能夠順利進行,增加了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認識和理解。本次的觀摩活動討論熱烈,效果良好。
動物的尾巴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想說、愿說、會猜猜說說的習慣。
2、豐富幼兒的知識,讓幼兒知道許多小動物都有它們相應的尾巴。
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常見小動物的尾巴特征。
材料及環境創設:
長毛絨玩具——老虎、松鼠、猴子、袋鼠、狗、貓 等;背景圖一副,畫有松鼠、燕子、猴子、小兔、金魚、蝌蚪、老虎、孔雀等動物的圖片;斷尾巴的小動物及尾巴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
一、猜一猜,說一說
1,出示蓋住身體的長毛絨玩具,尾巴露在遮布外面。
2,猜一猜,這是什么小動物?你是怎么知道的?猜到的小朋友讓小動物親一下。
3,小結:小動物的特征。
二,看一看,說一說
1,師:“在這個公園里躲著許多小動物。它們的尾巴都露在外面。請你和邊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猜猜有那些動物躲在里面?”
2,幼兒先商量,然后找出躲著的小動物是誰,并要說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結: 除了公園里的這些動物有尾巴,世界上還有許多有尾巴的動物,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討論討論,說說看,還有那些動物有尾巴?它們的尾巴是怎樣的?
三,游戲:找尾巴
師:“小動物的尾巴不見了,我們幫它們找尾巴。”幼兒那好尾巴,到四周貼著動物的地方,尋找相應的動物,貼上尾巴。并說一說,替什么動物找到了尾巴。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年齡小,對新鮮、有趣的小動物很感興趣。 為了促使幼兒主動的說、主動的講,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以達到發展幼兒語言的目的。活動所選用的動物都是幼兒熟悉、喜歡的,容易使幼兒產生興趣,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動物的尾巴 篇10
科學:小動物的尾巴
一、設計意圖
小動物們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們長的什么樣?有什么用?卻是幼兒平時非常容易疏忽的。小動物我們都要全力保護它。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在本活動中層層深入地展開,先讓幼兒通過“做朋友”,觀察發現它們尾巴的不同,在互相講解中激活幼兒興致,在“捉迷藏”中進一步鞏固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則本活動的重點順利通過。再則,活動的難點“尾巴的用途”又在多媒體課件所設置的情境中得到解決。
針對我班幼兒園不同發展水平,我先讓能力弱的幼兒在來園活動中先接觸了一下內容,相信這樣在活動中,幼兒的發揮會均衡些。
目的要求:
1、認識一些動物的尾巴,初步了解它們的用途。學習詞:平衡、觀賞。
2、加深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發展幼兒良好的觀察力和操作想象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是認識各種動物尾巴不同的樣子;難點是初步了解它們的用途。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掛件若干。
2、背景圖一幅,動物圖片和象征物若干。
3、多媒設備及課件。
4、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帶領<br><p></p>幼兒說說講講動物,觀賞動物,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
1、師:“今天,有好多小動物到我班來作客,這些小動物是誰
它們的尾巴是怎樣的?讓我們跟它們做做好朋友吧!”
2、幼兒在音樂中自由地講解各種動物,教師指導幼兒比較它
們尾巴的不同。
3、集中幼兒講解尾巴的不同。
師:“你同誰做好朋友,它的尾巴怎樣的。”
二、幼兒獨立操作。
師:“還有一些小動物也想來和你們做朋友,可它們把尾巴忘帶了,我們幫它們裝上尾巴吧!”幼兒操作,并互相檢查。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獎五角星。
集中講一講幼兒的操作。
三、玩“捉迷藏”游戲,認識一些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目的1)
1、師:“現在還有一些小動物要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來找找它們是誰。”
2、幼兒找出小動物:猴子、牛、燕、袋鼠、松鼠、魚、孔雀。
3、認識這些小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師:“這些小動物真粗心,身體藏好了,尾巴卻露在外面,我們看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的,象什么?”幼兒講解,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三、初步了解尾巴的用途。(目的1)
(一)聽錄音,了解
1、幼兒自由講。
師:“尾巴有粗有細,各不相同,那它們有什么用呢?”幼兒講解。
2、聽錄音。
3、再次講解。學習詞(1)“平衡”(不摔跤,很平穩)。教師做不同動作讓幼兒猜,再請幼兒做不同的動作,進一步理解;學習詞(2)“觀賞”(讓別人觀看,得到他人的贊揚)。
(二)看電腦,了解:設置情境“換尾巴”。
1、看電腦。師:“換尾巴后,發生了奇怪的事,你們猜是怎么回事。”
2、幼兒互相猜測,再講解。
3、聽電腦告訴大家,再講解。 4、集體給小動物換回尾巴。
五、動物舞會。
師:“今天,你們做了這么多好事,高興不高興,我們一起來扮演喜歡的小動物,參加它們的舞會吧!”
幼兒找喜歡的動物掛上,集體跳舞。
在音樂中跳舞,離開活動室。
動物的尾巴 篇11
活動目標1.培養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2.通過認識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3.知道動物尾巴的形狀和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準備1.活動前熟悉兒歌《比尾巴》;2.課件;3.動物拼圖若干。活動過程一、以兒歌導入,激發幼兒對動物的興趣:1.兒歌《比尾巴》導入活動。2.引導幼兒說出動物都有一條不同的尾巴。二、看課件,欣賞故事,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欲望。1.欣賞故事,看課件“小壁虎借尾巴”。2.討論故事中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1)壁虎的尾巴怎么斷的?它都向誰借尾巴了?(2)小魚的尾巴像什么?它為什么不借給小壁虎尾巴?(3)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為什么?(4)燕子的尾巴像什么?(5)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三、通過師生探討,初步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看課件)。1. 引導幼兒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幾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用途。2.教育幼兒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培養對動物的情感。四、通過拼圖游戲,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五、聽配樂兒歌,師生共同模仿小動物走出活動場地
動物的尾巴 篇12
曹王幼兒園 葛曉娜 活動目標:
1、通過猜猜講講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表達及探索動物秘密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尾巴”
1、今天本來有很多動物朋友來跟我們做游戲,但是它們很淘氣,要和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來找它。
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遮住身體露出尾巴)
2、這些動物太粗心了,把頭和身體藏了起來,可是什么露出來了?
——尾巴
3、哎!尾巴在外面我們就能猜出它是誰?誰來猜猜看。
——這是馬的尾巴,因為馬尾巴是長長的,像……
——這是豹子尾巴,因為它身上有斑點
出來吧,我們猜出你是誰啦!
小結:每種動物都有尾巴的,而這從它的尾巴的不同,我們就猜出它是誰。 二、交流討論圖片上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1、動物尾巴有什么用?
——魚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
——馬的尾巴可以驅趕蚊子蒼蠅
——壁虎可以逃生
——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作降落傘
——猴子的尾巴是第三只手,可以把身體掛在樹上
2、小結提升,這些動物的尾巴都很重要,有的……
3、觀看錄象
我們來看一段錄象,聽聽我們說的對不對。 三、對尾巴作用的延伸及規類
1、原來有很多種動物都有尾巴,包括人怎么樣?
(人以前也是有尾巴的,現在因為人類很聰明所以不需要尾巴了,但是很多動物不是離不開尾巴的)
2、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物的尾巴也很有用的?
魚:把握方向,像船上的舵。
馬:驅趕蚊蠅
猴子:
壁虎: 3、總結:提升
動物的尾巴 篇13
活動目標:
1、識別常見動物的尾巴,了解動物的尾巴具有的特殊作用。
2、能大膽、清楚地介紹尾巴的特點與作用。
活動準備:
1、童藝軟件之“動物尾巴”、“蒼蠅找尾巴”的課件。
找尾巴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找尾巴
(價值分析:了解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1、利用童藝軟件,玩找尾巴的游戲。
指導語:今天來了許多動物朋友,看!誰來了?它們怎么了?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尾巴。
重點提問:
1)你幫誰找尾巴?
2)它的尾巴長什么樣?
2、個別操作。
指導語:還有很多動物,他們也找不到尾巴了,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觀察重點:
1、是否了解動物與其尾巴的特點,為動物找到正確的尾巴。
2、能否根據動物的習性到相應的場所尋找動物尾巴。
重點提問:這些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了嗎?它們的尾巴是怎么樣的?(邊操作邊交流。)
小結:動物們的尾巴各式各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還有的像一把扇子!可真有趣呀!
二、故事《找尾巴》
(價值分析: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1、觀察封面,引起興趣。
重點提問:
1)又來了一位朋友,它是誰?它想干什么?
2)你怎么知道的?——符號、尾巴的圖片。
2、欣賞故事《找尾巴》。
重點提問:
1)蒼蠅向誰借尾巴?
2)它借到尾巴了嗎?
3)小動物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它?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用?
3、小結: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動物的尾巴不僅長得各式各樣,而且還有不同的用途。有的能表示信號,就像梅花鹿的尾巴;有的能迷惑敵人,保護自己,就像小狐貍的尾巴;有的能驅趕蚊蟲,就像老黃牛的尾巴;有的能支撐身體,就像啄木鳥動物尾巴;還有的動物尾巴能使它前進,控制方向,就像小魚。
三、尾巴的本領
(價值分析:拓展經驗)
1、動物的尾巴有著不同的本領,那么除了故事里提到的本領,你們還知道尾巴的其他本領嗎?
2、小結:ppt動物尾巴的功能。
四、延伸
今天我們研究了很多動物的尾巴,老師準備了很多的報紙,請你們回教室利用這些報紙自己制作動物的尾巴,成功后告訴同伴你做了什么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動物的尾巴 篇14
設計思路:本活動取材于4~5歲《學習活動》,《在動物園里》的主題中“大家不一樣”的一個點——尾巴。第一個環節以動物尾巴的外形作為切入點,通過猜一猜的過程讓幼兒能更好的辨認,從而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鞏固。第二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環節,重點豐富幼兒對動物尾巴用處的了解。第三個環節以填空式問答的形式來鞏固幼兒的經驗,并進一步拓展幼兒對其他動物尾巴用處的認識。活動目標:1、 在看看、說說、玩玩的游戲中,了解動物的尾巴對動物具有特殊的作用。2、 有探索動物尾巴信息的愿望。活動準備:1、 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及用處。2、 材料準備:ppt、圖片、音樂、錄像、gif動畫、動畫故事。活動過程:一、尾巴的外形——重點:看看、猜猜,了解動物尾巴的各種外形。1、 呈現畫面:樹葉完全覆蓋著幾條動物的尾巴。(播放ppt)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樹葉)引導:偷偷告訴你們哦,有幾只小動物藏在這些樹葉里了。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那我們一起輕輕地吹開樹葉吧,記得千萬不能嚇跑小動物喲!2、 呈現畫面:樹葉覆蓋著幾條動物尾巴,它們都只露出了一小段。(播放ppt)提問:樹葉里藏著幾只小動物呀?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猜猜它們都是哪些動物的尾巴?(四只小動物;因為有四條動物的尾巴)引導:我們再吹開一些樹葉吧,看看到底是哪些小動物。3、 呈現畫面:樹葉覆蓋著幾條動物尾巴,它們的尾巴露出更多。(播放ppt)提問:你們現在還覺得是前面猜的動物尾巴嗎?為什么?引導:這次我們一起用力吹走所有的樹葉,看看大家猜得到底對不對。4、 呈現畫面:四只小動物一同呈現。(播放ppt)提問:你們都猜對了嗎?(小猴、金魚、松鼠、牛)5、 幼兒看圖說說這四條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小結: 動物尾巴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細。6、 提問:動物沒有了尾巴,行嗎?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過渡: 原來小動物都不能沒有尾巴,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動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用處吧!▲二、尾巴的用處——重點:看看、講講,了解動物尾巴的各種用處。1、 提問:你們想最先知道哪個動物尾巴的用處呀?(幼兒自由回答)2、 小猴:(1) 提問:誰來說說小猴的尾巴有什么用? (小猴的尾巴可以拿香蕉、可以卷起來、可以掛樹上、可以保持平衡…)(2) 出示小猴尾巴卷樹枝的真實圖片。(3) 幼兒根據出示的圖片來講一講猴子尾巴的用處。 小結:小猴的尾巴可真厲害,只要卷住樹枝,就不會摔倒了。3、 提問:你們還想知道哪個動物尾巴的用處呀?(幼兒自由回答)4、 金魚:(1) 提問: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 (金魚的尾巴可以讓它游泳…)(2) 播放小魚游的背景和配樂。(3) 師幼共同模仿金魚游的樣子,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金魚的尾巴,朝著各個方向游一游。小結:原來金魚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只要擺擺尾巴,就能一會兒朝前游、一會兒朝后游、一會兒朝右游、一會兒朝左游。過渡:你們說牛尾巴的用處和金魚尾巴的用處一樣嗎?4、 牛:(1) 提問:牛的尾巴有什么用? (牛的尾巴可以搖擺…)(2) 出示牛尾巴驅趕蒼蠅、蚊子的gif動畫。(3) 幼兒根據gif動畫說一說牛尾巴的用處。 小結:牛的尾巴來回擺,蒼蠅、蚊子不敢來。(4) 還有哪些動物的尾巴和牛尾巴的用處是一樣的呢?(大象、馬等)(5) 出示大象和馬的圖片,豐富幼兒知識。5、 松鼠:(1) 教師講述故事《小松鼠的大尾巴》前半段:有只名叫拉拉的小松鼠,它不喜歡自己的大尾巴,它喜歡金魚的尾巴,因為可以控制方向游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它也喜歡牛兒靈活的尾巴,因為可以甩走蒼蠅和蚊子;它還喜歡小猴細細長長的尾巴,因為可以卷住樹枝不摔倒。小松鼠拉拉覺得自己的尾巴真難看,一點兒用處也沒有。于是,拉拉就用繩子把自己的大尾巴綁得緊緊的,大尾巴一下子就變成細細長長的了。過渡:想知道小松鼠拉拉會發生什么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 播放動畫故事《小松鼠的大尾巴》后半段,幼兒自由回答:① 小松鼠拉拉用繩子綁住了自己的尾巴,它還能跳來跳去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繩子把小松鼠拉拉的尾巴綁起來了)引導:師幼一起說說:“拉拉,拉拉,大老鷹來啦,你快躲到樹洞里去,快把繩子解開呀!”② 大老鷹來了,小松鼠拉拉還能快速逃跑嗎?為什么?(不能,因為繩子把小松鼠拉拉的尾巴綁起來了) 引導:小松鼠拉拉終于逃到樹洞里了,我們一起給它拍拍手吧!③ 小松鼠拉拉最后為什么能夠安全的逃到樹洞里去了呢?(因為繩子斷了) 小結:原來小松鼠有了大尾巴,就可以在細細的樹枝上跑的更快更平穩。(3) 播放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真實錄像。小結:小松鼠的大尾巴可以幫助它保持平衡,開心的在樹枝上跳來跳去。三、鞏固經驗——重點:鞏固幼兒對小猴、金魚、松鼠和牛的尾巴用處的認識,進一步拓展幼兒經驗。1、 同時呈現表現小猴、金魚、松鼠、牛的圖片。(播放ppt)2、 “除了松鼠尾巴可以保持平衡,今天我們還知道了哪些動物尾巴的用處呀?”3、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進行小結。 小猴的尾巴可以卷住樹枝不摔倒;金魚的尾巴可以左右擺動控制方向;牛的尾巴甩一甩可以趕走蒼蠅和蚊子。4、 “其實還有許多其他的小動物,它們的尾巴也很有用呢。”5、 出示一些其他動物的圖片(兔子、狐貍、燕子、鱷魚、蛇),以此來進一步地拓展幼兒的經驗。
動物的尾巴 篇15
依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狀況,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通過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難點是:了解身邊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一、說教材
1、說活動設計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孩子在喜歡動物的基礎上,探索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了解它們的尾巴的作用,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愛護小動物的情感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得到熏陶。
2、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的指導和活動的內容,我制定了適合幼兒發展三個目標:
1)、培養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探索欲望。
2)、通過故事,能簡單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不同形狀。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3)、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依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狀況,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通過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難點是:了解身邊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二、說教具、學具
1、知識經驗準備:帶幼兒觀察身邊的小動物,記住一些動物的尾巴特征。
2、物質準備:
課件:《動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貼的不同動物的身體和尾巴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
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文學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兒發現動物尾巴的不同形狀和作用。
2、學法:幼兒在掌握老師的教學內容后,可運用游戲操作法進一步探索動物尾巴的不同。
四、說教學程序
1、聽兒歌《尾巴歌》,幼兒和老師一起學做動物的尾巴的形狀,邊做邊進教室做好。
2、看課件《動物的尾巴》,請小朋友說說課件上動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課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啟發幼兒邊聽邊思考。
4、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
2)小壁虎都向誰借了尾巴?
3)啟發幼兒思考:小魚的尾巴象什么,沒有尾巴會怎么樣?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來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后來尾巴怎么樣了?
5、認識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長尾巴的動物:老虎、猴子、小貓等。
短尾巴的動物:兔子等
傘狀尾巴的動物:松鼠、孔雀等。
會飛的動物尾巴的形狀:小燕子、麻雀、老鷹等。
6、小動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們是小動物的好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幫助小動物,有些小動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請小朋友幫助它們把尾巴貼好。
黑板上貼上小動物,請一些小朋友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貼上。
7、聽兒歌,做動作,
走出教室,活動結束。
動物的尾巴 篇16
:
小班常識活動《動物的尾巴》
一、 說教材
1、說活動設計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孩子在喜歡動物的基礎上,探索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了解它們的尾巴的作用,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愛護小動物的情感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得到熏陶。
2、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的指導和活動的內容,我制定了適合幼兒發展三個目標:
1)、培養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探索欲望。
2)、通過故事,能簡單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不同形狀。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感情。
3、說活動的重點、難點:
依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狀況,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通過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難點是:了解身邊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二、 說教具、學具
1 、知識經驗準備:帶幼兒觀察身邊的小動物,記住一些動物的尾巴特征。
2、物質準備:
課件:《動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貼的不同動物的身體和尾巴
三、 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
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觀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文學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兒發現動物尾巴的不同形狀和作用。
2、學法:幼兒在掌握老師的教學內容后,可運用游戲操作法進一步探索動物尾巴的不同。
四、 說教學程序
1、 聽兒歌《尾巴歌》,幼兒和老師一起學做動物的尾巴的形狀,邊做邊進教室做好。
2、 看課件《動物的尾巴》,請小朋友說說課件上動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 播放課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啟發幼兒邊聽邊思考。
4、 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
1)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
2) 小壁虎都向誰借了尾巴?
3) 啟發幼兒思考:小魚的尾巴象什么,沒有尾巴會怎么樣?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來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后來尾巴怎么樣了?
5、 認識各種動物尾巴的形狀,能根據尾巴的特征分類。
長尾巴的動物:老虎、猴子、小貓等。
短尾巴的動物:兔子等
傘狀尾巴的動物:松鼠、孔雀等。
會飛的動物尾巴的形狀:小燕子、麻雀、老鷹等。
6、 小動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們是小動物的好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幫助小動物,有些小動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請小朋友幫助它們把尾巴貼好。
黑板上貼上小動物,請一些小朋友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貼上。
7、聽兒歌,做動作,
走出教室,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