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 《認識8》教學設計(精選22篇)

《認識8》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18

《認識8》教學設計(精選22篇)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四、教學活動

 。ㄒ唬﹦撛O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你喜歡去動物園嗎?你喜歡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嗎?育才小學一年級(1)班的同學也去野生動物園參觀了。小朋友們可開心啦!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他們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吧。

 。ǘ┛磮D認數、讀數,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教師:找找動物園里有哪些動物?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書,有序觀察。)

  2、學生匯報,教師一邊貼圖片和相應的數字卡片)

  2、教師:圖中還有什么?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3、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像同學們說的一樣,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個數都可以用數來表示,比如太陽的各種個數可以用1表示,2頭犀?梢杂2表示,2棵小樹也可以用2表示。你會想老師這樣說嗎?

  4、認讀1~5,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

 。ㄈ┓答亴嵺`

  1、教師說一個數字,學生用小棒表示。你還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這個數嗎?

  2、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表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在操作與實踐中逐步形成數的該奶奶,發展數感。

 。ㄋ模└兄獢档捻樞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教師示范,學生跟著擺。

  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圓片,是幾個?這個2匙怎么來的?

  再擺一個,是幾個?

  ……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2、整體感知

 。1)出示點子圖,請你給它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講臺擺,其他學生在下面擺。

  (2)擺好后,提問:5的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是幾?后面一個數是幾?

  然后同坐相互問答。

 。3)從1數到5,在從5倒數到1。

  借助點子圖容納給學會算能夠整體感知數與數之間的橫向關系。

 。ㄎ澹╅_放性活動

  1、聯系生活,說說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四人小組小朋友說說。

  2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2、3、4、5來表示。

  3、游戲:

 。1)這個數在2的后面,可能是幾?還可能是幾?

 。2)這個數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幾?

 。3)這個數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幾?還有可能是其他的數字嗎?為什么?

 。┱J一認,寫一寫

  師生共同概括出1~5的形狀特征,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ㄆ撸┏醪礁兄趲讉和幾個的區別

  在黑板上擺出5只不同的小動物圖片,問一共有幾只?第一只是什么?……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圈一圈

  2、下面的數字你認識嗎?請把寫有你認識的數字上面的小旗子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上面一共有(  )面小旗子,有(  )面小旗子涂上了顏色。

  3、請你把與數字同樣多的部分圈起來。

  4、 先數一數,照樣子畫下來。

  5、 請你把與圖中數量相同的〇涂上顏色。

  【提高練習】

  6、 請你選出表示5的圖,在圖后的〇里畫上☆。

  【拓展練習】

  7、 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帳篷里有幾個人嗎?

《認識8》教學設計 篇2

  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

  2.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學法引導

  1.通過課前調查,培養學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質量觀念。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關于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可以看課本或課外書,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過課前調查增加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并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釋“限重1噸”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借助直觀形成表象

  1.關于“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臺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學生依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來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然后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算法。

  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

  展示課前的學習情況和課前搜集的資料,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讓學生通過推算,然后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四、解決問題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么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

  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告訴學生:在陜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蔽蚁耄耗且活^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你要向他學習什么?

  獨立思考后在組內交流。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記下來。然后在班內匯報。

  說出設計理由。

  獨立思考后回答。

  結合生活實際說說。

  指名回答,并說明理由。

  暢所欲言。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讓學生從小就懂得要愛護路橋。激發學生主人翁的情感。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單位的換算和比較大小,懂得解決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

  教學體現時代性,激起學生關心生活的熱情。

  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學習小明善于觀察、喜歡動腦,能主動的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并應用數學的習慣。

《認識8》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一年級(上冊)教材24頁及練習一

  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產生數數的欲望,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寫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等創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課堂物化環境和人際環境。

  3、引導學生在認識、感受10的過程中初步建立數感,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初步孕伏“10個一就是一個十”的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會獨立認、寫10,并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個一就是一個十”的思想。

  教學準備:主題掛圖、計數器、學具盒、智慧星、錄音帶、0——9的頭飾

  設計思想: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課始我以新穎的故事創設情境,巧設疑問:10比9大嗎?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然后讓學生通過數、擺、撥、寫、比等實際操作活動,采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匯報及評價比賽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認識10,首先利用掛圖讓學生觀察,又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最后抽象出10。這樣通過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內化三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后面的練習設計我力求做到有層次、有深度、有特色。通過“游戲+智力”的練習,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導入,誘導立美

  師:瞧!0——9這幾個數字娃娃來了。

 。9個帶著頭飾的小朋友一起在歡快的音樂中跳圓圈舞,音樂停了開始表演)9最大,自從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學娃娃了,它神氣地對0說:“你呀!沒頭沒臉的,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了很傷心,于是悄悄地走掉了,1 也隨之走掉了。不一會兒,1牽著0又回來了,它對9說:“隊長,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了!”9聽了非常吃驚,這時,別的數字都齊聲說:“團結就是力量大!”9羞愧地低不了頭。

  師:1說得話對嗎?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出示課題)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看圖數數

  師出示掛圖,學生利用原有的經驗爭先恐后地數出共有10個小朋友,教師讓學生上臺作現場數數演示,其它學生對此作評價,師鼓勵不同的數數方法。

  2、實物操作

  師:請小朋友們從學具盒中拿出10朵小紅花,在小組內一邊數一邊擺,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現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對擺得好的小朋友獎勵“智慧星”)

  3、拓展應用

  師: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10,你能用10說一句話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再匯報。對說得好的小朋友獎勵“智慧星”。

  4、教學數序和大小

 。1)出示計數器。師先撥9個,再撥1個,問:“一共撥了幾個珠子?10個珠子是怎么得來的?”

 。2)要求小朋友們拿出直尺,試著把直尺上的數讀給同桌聽,然后說說有幾種不同的讀法。檢查學生順讀、反讀的情況。

 。3)再看尺子,找到“0”和“10”,看“6”離誰更近些?它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你能把0到10 從小到大讀一遍嗎?從大到小呢?同桌互數,師巡視檢查后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5、寫10比賽

  師:老師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癢了,很想動手寫寫10 吧!先看清10,說說你會怎么記住它。

  師在田字格里范寫,再舉行寫10 比賽,并把好的貼在“展覽地”里。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游戲:火車鉆山洞

  師:剛才小朋友們的表現可真不錯,老師獎勵你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

  游戲方法:在小組中兩個小朋友手拉手抬起來,當作山洞,其它小朋友做司機,前面報幾,后面接著往下報,如“0、1、2、3、4、5、6、7、8、9、10”或“10、9、8、7、6、5、4、3、2、1、0”。如果說對了,就發出“嗚嗚”聲,說錯了,就“咔嚓”暫停,等說對了再走。

  2、操作:捆小棒

  師:我們走過山洞就來到了小辣椒的家里,辣椒哥哥想讓我們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請同桌兩人合作完成。然后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個十,讓小朋友舉起“一捆”說:10個一就是一個十。

  3、游戲:采果子

  師:辣椒哥哥的屋后是一片果園,山楂和香蕉都成熟了,等著大家去采呢!請小朋友們先數數,再把數出的數寫在田字格里。(強調書寫格式)你是怎么數的?你為什么這樣數?(2 個2個地數,5個5 個地數比較快)說對了,就摘了水果送給你的好朋友嘗一嘗吧!

  四、課堂小結,整體立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玩游戲,吃水果,開心嗎?在這節課里,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我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

  方案評點:

  本節課,教師力圖通過愉快的情境啟發學生初步認識10,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合作交流,并且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美的因素,充分展示美的風采,發揮美的效應,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學生在美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境是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中,教師創設了如下情境:以56個民族大團結為主題的畫面導入,通過數出少數民族的小朋友有9個,又跑來一個漢族的小朋友,自然引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量是10的事物(如我有10個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各種不同的圖案。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親切生動的語言、優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組合,優化了課堂的物化環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一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捆小棒、比大小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境的重要手段。老師承續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設計了智慧星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把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認識8》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p10—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圓柱的側面與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圓柱體、硬紙、剪刀、膠帶、圓規、直尺、課件 、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滲透學習方法。

  師:(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師:正向大家所說,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評析】用長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圖片引入,探索圓柱的特征。

  1.課件引出研究問題。

  師:屏幕上的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

  (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圓柱的認識。(板書課題)

  2.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師:研究圓柱,我們先要研究圓柱的組成,每個人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獨立觀察、操作)

  生1: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周圍的面。

  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

  生3:圓柱有無數條高。

  師:你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高在哪里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師:大家的觀察很仔細,確實圓柱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兩個圓和一個曲面,并且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在圓柱中,兩個圓叫圓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板書)      

  1.jpg b7fb1960f662d04dfd57c9cfee1e4bca.jpg (5.49 kb) 3.設置問題障礙,深化特征的研究。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圓柱是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側面組成的,是不是任意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呢?(不是)我這里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和一個側面,他們能不能組成一個圓柱呢?(不能)

  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學具進行研究。

  匯報1:

  生1:圓的大小和側面的粗細一樣。

  師:大家的感覺沒錯?墒抢蠋熆偢杏X底面圓和側面之間的關還不夠具體,誰有辦法能讓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次進行小組合作。

  匯報2:

  組1:我們可以把圓柱的側面剪開,把它展開后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它們就都成了平面圖形,就容易進行比較了。

  師:這個小組的同學把側面剪開變成了長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圓柱的高)這樣就把側面這一曲面轉變成了平面。板書:化曲為直

  在以前的學習中,還有哪些知識也用到了這一方法?

  生2:學習圓的周長時我們也是用到了這一思想。

  生3: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也是用到了這一思想,把原轉化成了近似的長方形。

  師:大家的想法很有創造力,那展開后的長方形和底面圓之間有什么關系?

  組2:現在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

  師:大家把剪開的圓柱體再圍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結果。(學生操作)

  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4: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展開后的長方形和圓柱的關系?

  生5: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板書:

  師:請同位兩個用本子作學具互相說一說。

  4.課件演示,建構圓柱的特征

  【評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操作經驗內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了對圓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圓的關系時,教師適時地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推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運用特征,解決問題。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發現了圓柱的基本特征。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張長方形紙(長62.8厘米、寬31.4厘米),你能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以這張長方形紙為側面的圓柱嗎?請大家先討論應該怎樣去做,有了想法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

  (交流匯報)

  組1:我們組是利用長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圓的周長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圓的半徑是10厘米。用圓規畫出了兩個圓。粘起來就做成了一個圓柱。

  組2:我們是把31.4厘米作為圓柱的底面周長,求出底面半徑是5厘米,用圓規畫出了兩個圓做成了圓柱。

  師:請大家把做成的圓柱舉起來互相欣賞一下。雖然兩個小組做成的圓柱形狀不同,但他們都用到了今天所學的圓柱的基本特征:圓柱由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圍成的,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評析】圓柱體的制作,引導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既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請標注來。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圖形,寫到括號中

  【評析】有效的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認識8》教學設計 篇5

  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例1)課型 新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揭示各計數單位間的關系的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難點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具圖片和計數器教學過程教師導學學生活動教學意圖一、復習導入: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2、數數: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4、出示圖片: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請學生試著讀一讀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二、探究新知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學生在計數器上數數。 學生自由談 以組為單位按要求數數 學生自由匯報,課前收集的數 觀察圖片,試著讀數。 10個一千是一萬 撥回去,在萬位上撥一個珠子。10個一萬是十萬 在十萬位上撥1個珠子。同桌互相數數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全班交流 復習所學的數的知識,為學習新知做準備。 。 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認識大數的需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 萬級 個級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個 萬 萬 萬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表示8個十萬每個計數單位都要占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4個數位是一級。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三、鞏固新知1、 做一做的1題數數2、 做一做的2題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3、練習一的第1題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五、作業: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十進關系。 數級 說出數位順序表 數位 學生說出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 學生兩人一組,按要求數數,互相檢查。學生舉例說明 知道數級、數位。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理解位值的概念 通過數數,理解并掌握計數規律。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億級 萬級 個級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個 萬 萬 萬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表示8個十萬

《認識8》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和7。

  2、使學生知道7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

  3、通過用不同方法數數、擺、撥珠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結合插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物體的個數

  2、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點子圖、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的教室可熱鬧了 ,來了許多的領導和老師,她們都是來看看我們一(1)班的小朋友上課紀律好不好,誰的表現最棒,讓我們都拿出最好的表現出來,好不好?那我們上課時小眼睛要——看清楚,小耳朵要——聽仔細,回答問題——要先舉手,我們開始上課吧!

  二、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咱們以前在數字王國里學習的數字寶寶,小朋友還記得嗎?

  生:記得

  師:看,數字王國里的老朋友來看小朋友們了,咱們快跟他們打打招呼吧!“hello hello 0,hello hello1……”

  (出示課件:0、1、2、3、4、5)

  大家一起來數

  師:你們可真是一群有禮貌的孩子!那你們想和更多的數字寶寶交朋友嗎?

  生:想

  師:我們先來觀察這幅圖,老師和學生正在進行大掃除,咱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人在打掃衛生?

  出示課件:主題圖(先蓋住擦黑板的小男孩和進門的小女孩)

  師:(把擋住小明的物體拿掉)現在,小明也參加了,現在一共有幾個人?

  生:6 (板書|:6)

  師:5個人又來了1個人是6個人,5添上1變成6.

  師:現在小芳也參與進來了,現在一共有幾個人?

  生:7(板書:7)

  師:6個人又來了一個人是7個人,6添上1變成7.咱們今天就來認識6和7,來和他們交朋友吧!

  三、講授新知

  1、教學數數

  師:小朋友們,找一找,現在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6或7來表示?(6張桌子、6把椅子加上一把椅子是7把椅子,還可以看看,是不是有7個格子)

  師:小朋友們真棒!個個都是火眼晶晶,找到了6和7這兩個朋友現在看看教室里哪些事物可用數字6或數字7來表示?

  生:

  2、教學認數

  師:你們真是愛觀察、動腦筋的小朋友。現在找了6和7這兩個朋友,咱們一起來畫畫它們。小朋友,拿出你的本子,在本子上先畫出6個小圓圈,再畫出7個三角形,老師看看,誰畫的最好?

 。◣熝惨暎⒓皶r表揚學生)

  師:認為自己都畫正確的小朋友請舉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個個都很棒,咱們來表揚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

  師:小朋友們不但能找出6和7,而且會畫,那咱們現在一起來擺一擺,F在從文具盒里拿出小棒。從中取出6根小棒或7根小棒,一起來擺一擺,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現在老師請2位小朋友上講臺來擺一擺。

  (學生擺并進行評價)

  師:小棒小棒要回家

  生:我們把它送回家(生邊說邊把小棒放回文具盒里)

  3、教學數序

  師:小朋友們,剛才咱們通過看、找、畫、擺認識了6和7,那現在看看,老師手里拿的計數器,這是數字國王發現小朋友表現的非常棒送給老師的,F在老師開始撥珠子了(先撥3顆)小朋友,這是幾?那老師在添上2顆珠子,這又是幾?(5)

  師:對,3添上2變成5.那小朋友在看看,老師又添上一顆,現在一共有幾顆?

  生:6

  師:6是怎么來的?

 。ㄒ积R說)5添上1得6

  師:那小朋友看看,6去掉1是幾?

  生:6去掉1得5

 。▽W生齊讀:5添上1得6,6去掉1得5)

  師:小朋友,這里有幾顆珠子(6),如果老師再添上1顆,那是幾?

  生:6添上1得7.

  師:7是怎么來的?

  師:那7去掉1又是幾?

  生:7去掉1得6

  (生齊讀:6添上1得7,7去掉1得6)

  師:(出示直尺圖)數字國王送給了老師一把尺子,你們看,我們一起把尺子上的數字寶寶讀出來

  生:0、1、2、3、4、5

  師:在直尺上,小朋友們知道數字寶寶6和7的家在哪里嗎?

  生: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

  師:小朋友可真棒!咱們把這些數字寶寶從小到大數一遍,預備起

  生:0、1、2、3、4、5、6、7

  師:那小朋友能從大到小數一遍嗎?咱們一起來數數

  生:7、6、5、4、3、2、1、0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棒!你記住6和7的位置了嗎?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了。(出示課件)

  師:拿出小手,躲字蘋果后面的數字寶寶是幾,咱們就拍幾下。第一個蘋果要拍幾下?

 。ㄉ氖 2下)

  師:小朋友都很棒,老師把蘋果獎給所有的小朋友。

 。 指第二個蘋果),小朋友用手來拍拍它是幾。

 。ㄖ傅谌齻蘋果),拍拍它是幾?

  師:你們真了不起,不僅知道了6和7的位置,還知道了它們的順序,小朋友,表揚一下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師:(課中游戲)現在拿出小手,跟著音樂,一邊拍手,一邊數數,從小數到大再從大數到。úシ乓魳罚

  4、比較數的大小

  師:小朋友,數字國王帶禮物給大家了,你們瞧,黑點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同時出現5、6、7的電子圖)

  生:5、6、7

  師:那5和6相比,誰大誰?用手勢來告訴戴老師,這中間填什么符號,這個符號怎么讀?

  師:5為什么小于6,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比6多一顆珠子

  師: 那反過來,6比5呢?

  生:6比5大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遍,5小于6,6大于5.

  師:6和7比,誰大誰。繛槭裁?

  生:

  師:從點子圖中,你還能說出誰小于誰?誰大于誰?

  5、教學序數

  師:小朋友們,咱們不但認識了6和7,還知道6、7的位置,并且還能夠比大小呢?那現在,咱們做一個有關6和7的游戲,大家想不想參加?

  生:想

  師:小朋友請注意,聽好游戲規則,從最前面開始數,每一小組第六個小朋友站起來

 。ㄉ荆

  師:小朋友請注意,從最前面開始數,每一小組前6個小朋友站起來

  師:小朋友請注意,從左邊開始數,每一排的第六個小朋友站起來

  師:小朋友請注意,第六組的小朋友站起來,小朋友數一數,站起來的小朋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明白了第6和6個、第7和7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第43面,大家看看,圖上一共有幾缸金魚,數數每缸中有多少條金魚?拿起筆來填一填。咱們來看看,左數第6瓶有幾條金魚?有6條金魚的是第幾瓶? 第7瓶有幾條金魚?把這三句話讀給戴老師聽聽。

  7、師:小朋友們,現在咱們不但會比6和7的大小,還知道了它的順序,那小朋友現在看數字寶寶6、7,它們像什么?

 。6字像口哨,7字像鐮刀)

  師:我們怎樣來書寫這兩個數字寶寶?小朋友們,抬起手,來書空,跟著老師一起。從右上往下,一筆寫成666,頭頂天腳立地,一筆寫成777.老師現在請兩個小朋友上講臺來寫寫,其他的小朋友在書上來寫。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那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

  師:今天,你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學會了這么多的知識,

  你們可真棒!那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四、板書

  6和7

  7〉 6 6〉 5

  6 〈7 5 〈6

《認識8》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64——65頁及練習題九1——3題。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 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會寫數字10。

 。3)使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分成。

 。4)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認識10、掌握10的分成。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還有一雙靈巧的雙手,我們一起來數數,我們有幾個手指好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板書)

  二、 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師:仔細數一數,你發現了什么?

  2、出示算珠.

  師:橫梁上有幾顆算珠呢?請大家數一數?(演示添1顆算珠)

  添上1顆是10顆。(板書:9添上1是10)

  3、出示尺子。

  這是尺子的前面一節,有一個數字娃娃被小熊擋住了,你知道它是誰嗎?總結:尺子上有10,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呢?

  4、看點子圖,比大小。

  師:左邊有9個點子,右邊有幾個點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9添上1是10。)

  師:9和10比大小,你會比嗎?請你做做手勢?

  師:這是什么符號?誰會讀這個式子?

  師:如果10個在左邊,9個在右邊,該填什么符號?請大家做做手勢?

  師:10除了可以和9比大小,還可以與哪些數比大小呢?

  5、分組擺學具。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10根小棒,分做兩堆,你能有順序的分一分嗎?

  請同學們兩人合作,一個人擺,一個人把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6、教學兒歌

  小朋友,你們喜歡兒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師生一起舞蹈)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親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湊成一雙手。

  7、寫10。

  師:先寫1,再寫0。在寫的時候兩個數字不能相隔太遠,在田字格里寫10,先在田字格左半格寫1,右半格寫0,下面我們跟著電腦一起寫一次,請同學們在書上64頁田字格里寫10。

  8、出示數軸。

  師:這是一根數軸,小動物們分別擋住了數軸上的哪些數字呢?

  9、火箭發射圖

  師:在火箭發射之前,工作人員都要進行倒計時,現在火箭馬上就要發射了,現在我們一起來模擬倒計時,好嗎?

  10、出示單車動畫。

  老師這里有一輛自行車,這可不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自行車前后兩個輪子上的數合起來是10,它才能夠跑起來,你知道有哪些可能嗎?(說對了,老師就送自行車。)

  三、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生甲:我認識了10。

  生乙:我記住了10的分成。

  生丙:我知道記一組10的分成,就想到另一組。

  師:這節課大家學得不錯,希望你們記住10的分成,為我們今后的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10的認識

  9添上1是10

《認識8》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2、培養操作、觀察、發現、總結、概括等能力。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難點: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教學用具:實物展示臺

  教學過程 :

 。ㄒ唬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新的平面圖形――線(板書:平面圖形    線)

  師:看到“線”這個字眼,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線?

  指3個學生說,總結:看來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是我們生活的好朋友。下面請大家欣賞三種生活中的線。

  課件演示圖片。師解釋:豎琴直直的琴弦、夜晚的霓紅燈發射出的直直的光線、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的鐵路。

  指出: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就一塊來研究怎樣把生活中直直的線變成數學中直直的線(板書:直)

  師:關于數學中直直的線你已經知道了哪些內容?

  追問:關于這三種線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名稱、特點、畫法、特點、讀法、聯系、應用。

  師:老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二) 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認識線段

 。1)建立線段的數學模型,認識端點

  師:每個同學手邊都有1條線,請你用兩只手捏住它的兩端把它快速拉直,舉給老師看。

  指生臺前展示,糾正不合適的地方,如沒拉直,沒捏好。

  師:xx同學兩只手捏住的中間這一段直直的線就是一條線段,兩只手捏住的線的兩端就是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請你像老師這樣指出你同桌手中線段的兩個端點、摸出線段的長度。板書:直、兩個端點。

 。2)量線段。

  師:請你用直尺量出你手中線段的長度。

  指3個生匯報。

  師:看來有的線段長一些,有的短一些,但是我們都可以用直尺量出它的長度,也就是說所有的線段都是有限長的,不能向兩端無限延伸。板書:無限長。

 。3)畫線段

  師:請你想辦法在練習本上畫出1條15厘米長的線段,師巡視指畫法不同的學生畫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畫的線段,反饋出線的問題。如:畫彎,沒點兩個端點,畫的方向等。

  追問:你認為誰畫的對?為什么?不加兩個端點行嗎?兩個端點的作用是什么?你認為畫線段時要注意哪幾點?

  強調線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調整。

  (4)讀線段

  師:誰能幫老師給黑板上的這條線段起個名字?怎么讀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兩個端點命名,給線段命名,生讀,師板書:讀作:線段ab(或ba)指出有兩種讀法。

  強調:讀線段時可以從任意一個端點讀起。

  師:請你像老師這樣給你畫的線段命名,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

 。5)找線段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條線段,請你找出1條線段,用手指出它的兩個端點,摸出它的長度,與同桌說一說。

  同位互動,指2個生匯報。

  2、認識射線。

  (1)建立射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手電筒的燈泡發射出一束光線,問:你看到了什么?

  師:像手電筒發射出的這樣直直的光線就叫做射線,發射出光線的電燈泡就是它唯一的端點。

 。2)畫、讀射線

  師:射線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師:剛才你在畫射線時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樣解決?讀射線呢?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要先畫一個端點,然后沿著任意一個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指出:由于射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榱朔奖阕x,要把射線的端點用大寫字母“a”表示,再在射線上任取一個點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射線ab,不能讀射線ba,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

 。3)尋找射線

  師:想一想,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發出的射線?

  引導學生說出:激光、探照燈、紅外線、太陽、燈泡等。

  師:別忘了恩澤地球上萬物生靈的太陽發出的光線也是射線。

  3、認識直線

 。1)建立直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金箍棒的變長功能,師:現在孫悟空手中的靜止不動的金箍棒是我們今天學的什么線?當金箍棒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呢?就變成了一種新的線――直線。

 。2)畫、讀直線

  師:直線又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個四人小組到黑板上板演。

  師:誰有不同的想法?追問:點a、點b是直線的端點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由于直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讀,要在直線上任意取兩個點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直線ab(或ba),讀直線時從哪一端讀起都可以,有兩種讀法。

 。4)找直線

  師:實際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線,比如當一條筆直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條直線。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高壓線、鐵路、高速公路等。

 。ㄈ 實踐活動,歸納特征

  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系: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請你認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說其余同學補充。

  指出:看來三種線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課件演示:·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在直線上截取1條線段;·一條線段去掉1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線段、射線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ㄋ模 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3位好朋友,下面讓我們和它們一起來玩玩闖關游戲,好嗎?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說對了?

  1、小明說:我畫的線段長4厘米。(對)

  2、小紅說:我畫的射線長1米。(錯)

  3、小麗說:我畫的直線長2分米。(錯)

  第三關:試一試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先任意畫一點,然后過一點畫直線,師帶領學生完成。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

  學生操作體會。

  追問:能不能再畫呢?

  總結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四關:你發現了什么?

  從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道路,哪條路最短?(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五)檢測。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

 。3)線段cd長5cm。(   )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

《認識8》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 圓錐的特征。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玉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準備:1、圓柱和圓錐的實物和模型。

  2、多媒體演示課件。

  學具準備:自己帶的圓柱和圓錐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平面圖形?

  2、出示一些平面圖形,認識它們嗎?你眼睛看到 的是不是一定正確呢?

  3、電腦演示,將平面圖形變成立體圖形。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平面圖形變成了立體圖形了呢?是無眠眼睛出錯了嗎?

  4、認識這些圖形嗎?

  5、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圓柱和圓錐。

  二、新授

  1、拿出圓柱和圓錐,說說它門的特點。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和圓錐形的嗎?

  3、現在無眠首先來研究圓柱。

 。1)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桌上的圓柱,看看它有哪些特點。(提示:從面、棱、頂點和高這幾方面來研究。)

  (2)請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來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3)老師現在有問題要問大家:圓柱上下兩個圓有什么關系,怎樣驗證?

 。4)我們稱這兩個圓為圓柱的底面,也就是說圓柱有兩個底面,一個側面。

 。5)圓柱的高指什么?你有辦法測量嗎?說明圓柱有多少條高,長度有說明關系?

  (6)誰能完整的說一下圓柱的特征。

  4、下面我們來認識另一個立體圖形———圓錐。

 。1)你有辦法將一個圓柱變成一個圓錐嗎?

  (2)下面我們還是小組來研究圓錐的特點。

  (3)你能找到圓柱的高嗎?怎樣測量?有幾條?為什么?

 。4)滾一滾圓錐,你 有什么發現?

 。5)你能比較完整的說一下圓錐的特征嗎?

  三、鞏固練習

  1、課本19頁練一練。

  2、分別出示鋼管、壓路機和玻璃臺面(電腦出示),找出它的底面和高。

  3、練習十五第2題。

  4、轉一轉。電腦演示,小旗旋轉一周所成的形狀。并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圓錐有什么關系。

  四、作業

  課本20頁練習五4.

  五、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

  六、全課總結。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0

  第二課時          本冊總課時:16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進一步熟悉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實踐應用,深化知識

  應用一  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如:一個圓錐形鐵錘的底面積是24厘米,高是10厘米,這個鐵錘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     直接利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解答     1/32410=80立方厘米 

  應用二  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如: 計算右圖的體積

  分析     先根據公式s=π r²求出圓錐的底面積,再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v=1/3sh進行計算。

  解    ①、3.143²=28.26平方分米 

  ②、1/328.268=75.36立方分米 

  應用二 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出示課本的例題

  解:(1)、沙錐底面積:3.14(4÷2)²12.56

  (2)、沙錐體積:1/312.561.2=5.024立方米 

  二、課堂練習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p23—24內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以及與圓柱的區別和聯系。

  2、使學生學會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合作學習、合理猜想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圓錐高的測量

  教學難點: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具準備:圓柱體、圓錐體;墊板;直尺、大三角板;直角三角形卡片,一面畫有鳥,一面畫有籠子的長方形卡片,筷子;圓柱形鉛筆,削筆器。

  學具準備:圓錐體模型、墊板﹑直尺;蘿卜或橡皮泥做的圓錐;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猜想新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身體長的細又長,天生美麗黑心腸,上平下尖紙上爬,越爬越短越傷心”(生答:鉛筆)

  師:(拿出一支圓柱形鉛筆)鉛筆的形狀是我們學過的哪種幾何形體?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圓柱的有關知識?

  師將這支鉛筆放入削筆器中旋轉后拿出,問:這支鉛筆還是圓柱體嗎?如果從他們的分界處橫截斷開,被削過的部分是什么形狀?(生:圓錐體)。我們所學的圓錐體都是直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研究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圓錐形狀的認識

  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你都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

  同學們真善于觀察,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欣賞課本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畫面(教材23頁圖)你在畫面中發現了什么?請用鉛筆沿著實物輪廓把你找到的圓錐體描畫出來。

  看來圓錐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引導觀察特征

  1﹑請同學們拿出你收集的圓錐體,看一看﹑摸一摸﹑觀察圓錐的面有什么特征?把你觀察到的結果寫在學習卡上。(生匯報,教師板書)

  2﹑圓錐的側面展開

  通過你們的觀察,認識了圓錐各部分名稱,發現了圓錐面的特征,你們想不想親手制作一個圓錐?制作過程中要細心觀察,老師相信你們還會有新的發現。(生利用書后附頁2的材料制作圓錐)

  把你們做好的圓錐舉起來給老師看看,你們又有什么發現呢?(生匯報,師板書:側面展開是個扇形)

  3﹑圓錐的形成

  師:你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雙手收獲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接下來讓我們輕松一下,做個游戲好嗎?這是一個長方形,一面畫上了一只鳥,一面畫上了一個鳥籠,你有什么辦法讓鳥兒飛進鳥籠?(生答:以長方形卡片的長邊為軸轉動,生操作)。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轉出一個圓錐體嗎?(生選擇直角三角形卡片,以直角邊為軸轉動)

  小結: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不難發現:圓錐和圓柱都是旋轉體。

  4﹑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

  老師這有兩幅圓錐體實物圖(課件展示),圓錐的幾何圖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仔細看(課件演示),畫圖時看不見的部分應怎樣畫?這就是圓錐的幾何圖。

  5﹑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a﹑認識高

  我們知道圓柱的高是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并且有無數條高。請看我手中的圓錐體(用蘿卜削成的圓錐),你能看見﹑摸到它的高嗎?怎樣才能看到它的高呢?(生回答:切開)

  師演示:將圓錐橫切,切出兩個圓面,問:“看到圓錐的高了嗎?”(生回答:縱切),師引導學生說出必須沿著底面直徑垂直切開。

  師演示:將圓錐沿著底面直徑垂直切開。問:“切出了兩個什么形的面?”(生答:三角形),現在你能找到它的高了嗎?怎樣用語言來描述圓錐的高?這樣的高有幾條呢?(師板書:只有一條高)為什么只有一條高呢?(引導學生說出圓錐有一個頂點,一個底面圓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現在把你的發現記在學習卡上。

  b﹑畫高

  請同學們畫出圓錐的高。

  c﹑測量高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切開來量取它的高,那么我們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課下大家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同學共同探究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ㄉ孕〗M為單位到前邊邊演示邊匯報。教師適當引導指正。)

  d﹑閱讀文本

  他們說的對不對,請閱讀教科書24頁第二部分內容。

  師:這么小的圓錐我們可以測出它的高,換一個大一點的圓錐,比如圓錐形沙堆﹑煤堆﹑稻草堆,你有什么好方法測量他們的高呢?

  小結:真是實踐出真知。是啊 ,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如果一個方法解決不好,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方法,也許你會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6﹑圓柱和圓錐的區別

  觀察學習卡,同桌交流說說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并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實踐聯系,鞏固提高

  1﹑對錯我來判

 。1)因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所以圓錐的高也有無數條( )

 。2)圓錐的底面是個橢圓( )

 。3)圓錐的側面是個曲面,展開后是個半圓形( )

 。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錐的高( )

  2﹑圖形我會辨

 。1)下面各圖哪些是圓錐體

 。2 )下面各圖中圓錐的高畫得正確嗎?為什么?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你還有什么疑問?

  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學習了數學知識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我們下節課再學習,請同學們課后做好預習。

  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

  底面是個圓

  兩個面

  側面是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圓錐    一個頂點

  一條高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利用舊知遷移,理解“倍”的意義,建立“倍”的概念;

 。ǘ┻^程與方法

  在觀察、比較、變化、抽象中,讓學生經歷建構倍的直觀模型學習過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質。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操作、推理、遷移及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基本數學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課件,實物圖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耄f知回顧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見過面了,但是老師沒有告訴大家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請看大屏幕,讀一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數學王國,去認識一個新朋友“倍”。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同學們先來解決幾個小問題。(出示課件)

  1、列式計算。

  2、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看圖表述(用“幾個幾”)說出圖中的物品: 2個4。

  3、先觀察再說一說。

  ⑴這是幾個幾?(5個3)

 、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且5個3是多少應該怎樣計算?

  3、拍手游戲。

 、爬蠋熍膸紫拢瑢W生拍2個老師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該拍幾下。

 、评蠋熍膸紫拢瑢W生拍2個老師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讓大家聽出你拍的是2個幾,注意停頓。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實物圖片,增強了簡單情境創設的動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圖片復習舊知“幾個幾”,與新知“倍”形成知識的對接,做好表示“幾個幾”的乘法意義和“倍”概念意義的先前儲備,為溝通兩者的聯系做好鋪墊。

 。ǘ┣榫皠撛O,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倍”,建立“倍”的概念

  師:在豐收的季節里,勤勞的小兔子也忙著收獲呢,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小兔子拔蘿卜”主題圖

  2、用“幾個幾”表述,初悟“倍”的含義。

 。1)胡蘿卜2根,紅蘿卜6根,白蘿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蘿卜的根數用“幾個幾”來表述嗎?  一起數一數:1個2,2個2,3個2。

  板書:3個2

  3、找準關系,用“倍”進行語言表征。

  (1)白蘿卜的根數有3個胡蘿卜那么多,還可以說成“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板書: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指名說,再集體說。

 。2)師再拿出2個白蘿卜,說一說白蘿卜與胡蘿卜的倍數關系。板書: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4倍。

  及時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白蘿卜有4個2。)集體數一數。

 。3)完成書中第50頁例1:觀察思考白蘿卜與胡蘿卜的關系,圈一圈、填一填。如果有6個2呢?(就是2的6倍。)10個2呢?(2的10倍。)

  師:你發現了什么?(有幾個2就是2的幾倍。)沒錯,當我們把2個胡蘿卜看成一份時,白蘿卜有幾個這樣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倍。

  出示3個紅蘿卜,再討論白蘿卜是紅蘿卜的幾倍。

 。4)師追問:你又發現了什么?(3個3)每個3分別表示什么?

 。5)探究:這兩個問題都是把誰看成一份的量?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時,都要把“是”后面的量看成一份,不信,你看。(出示課件:粉花、黃花)教師及時追問:誰是一份的量?

  (6)即時練習:圈一圈,判一判(課件出示)

  (7)鞏固加深(課件出示:圓片)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實物帶有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需要從感受中獲得感性積累,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上述片段中,從幾個幾過渡到倍的語言表征,讓學生經歷從對生活中具體實物量的比較中抽象出倍的過程。再讓學生自主發現白蘿卜的根數與胡蘿卜的倍數關系,通過知識的遷移形成對新知的鞏固與運用,引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即時練習既是對新知學習進行簡單反饋,同時讓學生感受到“1份”的標準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會影響比較量是標準量的幾倍關系,要明析誰是“1份”的標準量是關鍵。

  4、動手擺一擺,體會“倍”的關系。

 。1)想一想,擺一擺。課件出示

  師: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

  學生動手擺一擺。

  (2)同桌商量一起擺,只要擺出藍圓片和紅圓片的倍數關系即可。

  【設計意圖】“1份”標準不變,倍數發生變化,比較量也在發生變化,強化標準量的唯一性。逐步解開“倍數關系”的種種類型。在這個片段中,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理解的數學事實。

  5、游戲: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師拍2下,請學生拍出2的3倍。要讓大家清晰的聽出3倍的關系,注意停頓。

  (2)教師拍3下,請學生拍出3的4倍。

  【設計意圖】游戲向來是學生最喜愛的一項活動,通過拍一拍讓學生對倍的理解實現了從形到聲的過渡,賦予學生對“倍”知識多方面立體的感知,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想一想,說一說

  相同的圖形沒有放在一起,你還能看出它們的倍數關系嗎?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規律,滲透比例思想,并用蘋果的總數與梨的總數進行比較進行檢驗。)

  (   )是(    )的幾倍。

  2、填一填

  圖沒了,你還會填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因為6里面有2個3。)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層次性與思維性的提升。第1題物體穿插擺置,但又有規律,滲透了比例思想,可以從一組物體數量中,也可以從整體數量中發現它們的倍數關系,并可以互相檢驗;第2題脫離了形象物體的參照,抽象成數字,從感性提升到理性.

 。ㄋ模┗仡櫡此,梳理全課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能舉例說說嗎?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征、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后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律”的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課主要通過網絡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征。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游戲導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個游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么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后,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教材第53--54頁和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熟練的數出8和9、會讀、會寫這兩個數,并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6—9數的順序,會用“〉”、“<”、“=”這些符號比較它們的大小。

  3、通過具體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會用8、9表示物體的個數,掌握6-9的數序。

  教學難點:能工整地書寫8、9。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圓片、計數器、點子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53頁的主體圖)當你來到這樣一個花園里,你有什么感覺?

  二、探究體驗

  1、8和9的認識

  師:在這樣美麗的花園中你都發現了什么?

  師整理板書:大樹(圖) 蝴蝶(圖)

  小花(圖) 花盆(圖)

  漢字(圖) 人(圖)

  數一數、擺一擺:請 大家用小圓片擺出和花一樣多的數量?(8個)

  再添一個是多少?(9個) 師板書:8和9

  2、掌握數的順序,比較熟的大小。

  請大家拿出計數器,在計數器上撥出8和9,和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撥的?

  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說清自己的想法:先撥7個珠子,在撥上1個珠子,就是8個,8個珠子,再撥上1個珠子就是9個珠子。

  請同學們數一數54頁直尺圖上的數字,并觀察點子圖,你能發現什么?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出:直尺圖上的數字從左向右每次多一,從右向左數,是每次少一;我知道了點子圖也是從左向右每次多一,從右向左數,是每次少一;我還知道9比8大,7比8小。

  3、完成54頁中間的4道填空題。

  讀算式板書:7<8 8<9

  8>7 9>8

  師引導學生觀察這4道題,發現每豎行對著的這兩道題之間的關系。

  4、感受8和9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的區別。

  指導學生給54頁蝴蝶涂色。

  5、寫數字:師示范書寫,并講解要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8的第1題,讓學生鞏固1-9的順序,學會正數和倒數。

  2、完成練習8的第2題,問:你是怎樣連的?

  四、家庭作業

  1、你發現生活中8和9還可以表示什么?說一說。

  教學反思:

  1.在教授學生能正確的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個數時,我充分利用了掛圖,創設情景,使學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正確的數數量是8和9的物體個數。并且我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有意的培養學生有序的看圖,有序的數數的方法。

  2.在教授8和9以內的數的順序時,我使用了直尺。學生通過學習直尺上的0-9的數字很直觀的掌握了8和9以內的數的順序。并且我安排學生看著直尺整著和倒著數直尺的數。

  3.在比較9以內的大小時,我使用了掛圖、點子圖和計數器。使學生在比較了8和9的大小后,非常直觀的了解到9大于8,8小于9。

  4.在教授8和9的寫法時,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示范,再讓學生書空,最后才在課本上描紅。這樣安排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掌握的比較好。

  5.在教授“幾”和“第幾”時,我采用了做游戲的方式,讓班級中的一個小組起立,聽老師口令,“請從前往后的第8個同學站起來!”“請從前往后的8個同學站起來!”這樣的安排,學生直觀而形象的理解了“幾”和“第幾”的區別。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內容:課本第23、24的內容及相關的練習。

  學習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利用學具、課件輔助教學,直觀學習觀察圓錐的高,突破教學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3、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動手操作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重點: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

  學習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三、利用課程資源:課件

  教學流程

  教學思考

  一、激趣導入,明確定標。

  1、 “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出示一個圓柱體:用一個圓柱體外殼套住一個圓錐體)這是一個圓柱體,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

 。ㄓ靡粔K布把這個圓柱體遮住,邊說邊演示,把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到圓心時,那么圓柱體將變成怎樣的一個物體呢?

  2、揭示課題,板書:圓錐的認識。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展示學習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二、自學互動,探究新知

  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習方式:自學,動手操作,小組討論。

  學習任務:

  活動一:初步感知圓錐體。

 。娔X出示多媒體課件:圓錐形實物圖)

  學習方式:觀察、小組討論

  學習任務:

 。1)觀察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

  (2)圓錐體的透視圖。(利用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像,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

  小結:看來圓錐體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活動二:認識圓錐的特征。

  學習方式:自學,動手操作,小組討論

  學習任務:

 。ㄒ唬┱J識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1)同學們拿出學具中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它有什么特點?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3)同桌互相指認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圓錐的頂點、底面和側面。

  (二)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大膽地猜測一下,它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2)動手實驗,剪一剪,展開。

 。3)課件動態演示圓錐側面展開過程,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圓錐有一個頂點,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三)畫圓錐的平面圖。

 。1)怎樣畫圓錐的平面圖呢?

 。2)師先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邊是虛線,然后畫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畫成橢圓,最后標出頂點、底面、圓心o、底面半徑r。

  活動三:認識圓錐高

  學習方式:自學,動手操作,小組討論。

  學習任務:

  1、小組討論:圓錐的高在哪里呢?(圓錐的高就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2、想一想:圓錐有多少條高呢?為什么?

  3、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

  課件演示測量過程:①  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②  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③  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同座位互相配合,動手測量手中圓錐的高。(如果是圓錐形的糧堆或沙堆,又該怎樣測量它的高呢?)

  5、旋轉活動:拿出你準備的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硬紙,快速轉動它,看一看想象是什么形狀?(學生操作演示,小組內互相表述)

  三、鞏固測評,實踐運用,。

  1、填空。

  2、誰的手最巧。

  以同桌為單位,利用課本第123頁的圖示動手制作圓錐體或自己設計并制作一個圓錐形的物品,比一比,誰的作品最精巧。(多媒體課件演示)

  3、對比提升。

  師:比較圓柱和圓錐,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四、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今天,你學到的什么知識?整理本節課并說出是你是怎樣學到的?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6

  一.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內容分析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8和9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中提供給學生數數的對象是一幅以“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生動畫面,其內容有人、花、樹、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逐步養成從數量上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意識。

  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53頁8和9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數數量是8、9的物體,建立8、9的數感;體會8和9的基數含義與序數含義。

  2.了解8和9在自然數中的排列順序,會比較0~9各數的大小。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激發學生愛勞動、愛護花草樹木的熱情。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在生活中我們常與數交朋友,關于數的秘密可多了,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校園里探索8和9的知識。(板書:8、9的認識)

 。ǘ.教學8、9的基數含義

  1.教學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你在校園里看到了什么?請你數一數,悄悄地告訴同桌的小朋友。(同桌交流自己數數的結果)

  師:你從這幅校園圖中找到了哪些數字信息?

  主題圖為師生提供的了數量為8,9的物體有:

  a. 校園兩旁有8棵樹。

  b. 花壇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個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d. 黑板下擺放著9盆花。

  e. 有8個小朋友和1位老師在花壇旁勞動。

  f.有9只蝴蝶在花壇上飛舞。

  師小結:8棵小樹,8朵花,8個小朋友,黑板上的8個字,他們的個數都是8,我們可以用數字幾表示?(8)

  師:而蝴蝶的只數,人的個數,花盆數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9)

  2.尋找身邊的數

  師:在校園里,我們探索了8和9所表示的物體數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數一數,說一說身邊數量是8或9的物體。

  師:哪些物體的個數可以用8和9來表示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教室里有9盞日光燈,有8塊窗簾,8扇窗戶……

  (三).教學8,9的順序及大小

  1.8,9的順序

  出示直尺圖

  1 2( )4 5( )7 ( ) 9

  師:這是一幅直尺圖,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助老師把這幅直尺圖填完整。

  先填寫,再順讀,倒讀。

  師:看著直尺上的數,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幾個問題嗎?

  學生間互問互答。

  比如:8排在誰的前面?9排在誰的后面?

  師小結: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是好樣的,從一幅直尺圖上發現了那么多的秘密!為我們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眼睛,鼓掌!

  2.做一做(54頁)

  師:現在請大家把書本打開,翻到第54頁,運用你發現的知識,來解決書上的問題。

  出示點子圖。

  師:怎樣很快數出點子數?

  請同學們從這三個數中選擇兩個數,用以前學過的〈,〉來表示它們的大小。

  學生的答案有以下6種:7〈88〈97〈9

  8 〉7 9 〉7 9〉8

 。ㄋ模.教學8,9的序數含義

  1.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對派3名小朋友上來!

  (叫9名同學上臺。排成一排!每人一張數字卡片。)

  師:下面的小朋友請注意了!接下來我們分成三個組進行比賽,每個小組答對了,就有一顆星!聽清楚第一個問題:上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9個!)

  師:從左往右數,第六個小朋友舉的數字是幾?

  師:從右往左數,舉著數字8的是第幾個小朋友?

  師:現在我想請上面的這幾位小朋友來當小老師。你們可以向下面的小朋友提問題,誰愿意來試試?

  2.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54頁的給蝴蝶涂色

  師:現在請大家打開書本第54頁,拿出水彩筆,聽清楚要求,給左邊的8只蝴蝶涂上蘭色,再給從左邊數起的第九只蝴蝶涂上紅色。

 。ㄎ澹.教學8,9的寫法

  1.指導觀察

  師:已經認識了8和9,你覺得8和9像什么?(8像葫蘆,9像氣球)

  2.電腦課件展示8,9的書寫筆順及在寫字格中的布局,學生觀察學習。

  學生邊觀察師邊講解:8字是一筆寫成。從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筆,自上而下,先寫一個s字,接著自下而上過s字腰間,與起筆字處連接,一筆寫成。

  9字是一筆寫成,它的上部像個0,它的豎像個1,上半部這個0要寫在上邊的小格里,注意要圓滑,不能有棱角,寫到0的起筆處,再往左下方寫斜豎,一直到下線為止。

  3.完成課本p54頁8、9書寫練習。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還想提什么問題?

  你認為這節課哪些同學表現得最好?你應該向他學習什么?

  (七).鞏固練習

  師:這節課你們表現得真不錯!老師帶來了一些蘋果想送給你們,你們想要嗎?每個蘋果中都有一個問題(讓學生任選一個出示一道題目),答對了,就送給你!

 、偬枺2 3 ( ) 5 6 7( )( )

 、谔枺7○8 8○9 7○9 9○8 9○9

 、厶枺 7添上1是幾? 8添上1是幾?

 、芴枺 a.從左數第8個圓上面的數字是幾?

  b.從左數數字9在第幾個圓上?

  (八).課堂作業

  1.完成練習八第1題

  師:小朋友們請看,小動物們去旅游了,每個小動物坐在不同的車廂里。小白兔第一個上火車,所以它坐在第一節車廂里,誰坐在第三節車廂里?(小鹿)其余的小動物在哪節車廂,你能猜出來嗎?比一比,看誰猜的又對又準。然后填在書上。

  小動物們玩了一天要回家了,看火車開回來了,你能給車廂編號嗎?

  2.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八第2題,并集體訂正。

  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大家要像她學習,尊敬老人,旁邊這幅車中藏著一個小秘,想知道嗎?按照從1到9的順序連一連,看你能發現什么?訂正。

  三.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對于8、9的認識,學生的腦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可任由教師任意涂抹。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已經接觸過8和9,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在學生的已知的基礎上進行8和9的認識的教學!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已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边@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基于此點認識,我在教學主題圖后,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數量是8或9的物體。可以將課堂教學空間延伸到課外,使每一個學生真真切切地領會8,9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說一說,強化學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構建自然數和被數物體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用數進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 說”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山虒W設計始終是一種設計,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學生說出了媽媽給我買了4個蘋果,爸爸又給我買了4個蘋果,我一共有8個蘋果。因為一開始,沒有對第一個學生回答的問題作適當的評價,致使后面每個小朋友站起來都這樣類似的說。可見小學生的模仿性是很強的。在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及時評價,恰當評價。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學生借助他人的幫助和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由此可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不能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無法幫學生思考,無法代學生體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瓟祵W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是現實的,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認識”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活動素材,并給學生獨立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探究和討論交流等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數點子圖”,我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數,然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而且還會聯系左右圖來數。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完點子圖后,我讓學生從這三個數中隨便選擇兩個,用以前學過的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大小。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但是,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我沒有處理好板書。我完全是按照學生的回答來板書的,沒有系統性。 7〈 8 9 〉8

  8〈 9 8 〉7

  7〈 9 9 〉7

  如果當學生自己選擇了兩個數,并且運用〈 或〉說出了一個式子。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還是這兩個數,你還能用另外一個符號來連結嗎?這樣,可能學生就會比較有序地說出,也可以從對比中發現兩個數的關系。一次選擇就讓學生會用兩種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板書也不會讓人感覺很亂。

  7〈 8 8 〉7

  8〈 9 9 〉8

  7〈 9 9 〉7

  3、師生互動,關系融洽

  新課程帶來的其中一大變化就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從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傳授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轉換。本節課主要體現在多元化的生生、師生評價。如在出示直尺圖后,我讓學生也來當當小老師,看著直尺上的數,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幾個問題。學生在互問互答完以后,我會提醒提問題的學生,“你覺得他回答的怎樣?”“把掌聲送給!”通過送掌聲的活動,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里充滿了掌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

  4.幾點不足和一些困惑

  對于8和9,學生都已經認識,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會寫。在教學完8、9的基數與序數意義后,我又獨立放了單獨一塊內容教學8和9的寫法。到底這還有沒有必要教,或者放在這個地方教合不合適,還值得探討。

  另外對于評價機制,我自問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但在上課時,獎勵上也有些不公平。如在做摘蘋果的練習時,我是一道題獎勵一個蘋果,但沒有考慮到題目的難易程度,有些很容易的題目,學生也是得到一個蘋果,而有些很難的題目,也是一個蘋果。獎勵要體現公平,在一堂課上,可能還看不出什么。但長此以往,如果獎勵不公平,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本來獎勵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如果不公平,反而會適得其反。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特性,以及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會正確作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邊形高的作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看圖填空。              

  1、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            ),四個角都是(   )角。

  2、正方形的四條邊都(     ),四個角都是(    )角。

  3、請你想一個辦法檢驗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對邊是不是平行的?

  4、請你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并用一個圖來表示。

  長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二、教學新內容

  1、  演示引入:師用四根要條釘成一個長方形,然后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得到如下的圖:

  2、  觀察:(1)得到的圖形四個角還是不是直角?

 。2)檢驗一下得到的四邊形對邊是否平行?

  3、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得到: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個概念的?

  4、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請說出理由。

  5、請你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你能不能用圖來表示?

  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

  正方形            

  6、師重復演示:拉動平行四邊行。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性?(不穩定性,易變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你有沒有看到過這種情況,請舉例說明。

  7、說明:平形四邊形每組對邊之間的距離,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請你試著作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高。

  高   底

  高

  底

  8、檢查、提問: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作幾條不同的高?為什么?

  注意:和高垂直的對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底和這個底上的高必須對應)

  9、想一想:下面所作的線段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為什么?

  10、說明:我們以后畫平行四邊形的高不需要兩條都畫,只要根據要求畫就可以了。

  三、練習

  1、P68  1、2、3

  2、在下面平行四邊形的底上畫高!   〉

  底

  底

  3、判斷

  (1)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2)   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3)   正方形既是特殊的長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4)   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5)   平行四邊形一個底邊上只能畫一條高。

  四、總結。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8

  《年月日的認識》教學設計

  廣州市天河區華景小學林慕燕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六冊《年月日的認識》

  設計思想:本內容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整個設計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精神。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和整理資料。課中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學生的匯報、展示、交流,教師的及時引導學生驗證、推理、提升,在師生互動的動態生成中共同推進課堂,教師起了一個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課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樣的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

  學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系,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對現行歷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對閏年平年的有關知識比較陌生。學生已能較熟練地使用教學平臺以及會上網搜索有關資料。相信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合作學習能獲得比書本更豐富的知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閏年的來歷,記住各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能與生活聯系起來,熟練地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在經歷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推理。

  (2)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求知識的情感。

  學習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習難點: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虛擬學習社區展開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活動。課前教師在“教學公告”欄上向學生發布了學習任務和活動建議,學生利用這個虛擬學習社區獲取學習任務——小組協作收集資料——小組交流、整理、上傳資料,教師也利用這個虛擬學習社區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困惑,及時調整教學的方案。課中,學生根據各研究專題,邊展示上傳的資料邊匯報、交流,師生再利用網上有關資源(文字資料、視頻、動畫、教學軟件等)進一步探討、提升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課后,學生把自己制作的有關年月日的powerpoint、創意年歷卡上傳,并在虛擬學習社區里對同學的作品發表意見。

  課前學習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時間

  教  學  活  動

  信息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小組進入虛擬學習平臺,獲取研究內容。

  活動二:

  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研究專題。

  課前小組自主探究

  課前

  在虛擬學習社區公告學習任務:年月日的認識,并提供如下研究專題:

  1.年月日的規定;

  2.關于各月的天數;

  3.閏年、平年知多少。

  向學生提出建議:

  1.小組長把研究專題合理分配給組員;

  2.根據專題各人想辦法查找資料;

  3.小組交流后上傳資料及疑問。

  在虛擬學習社區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習困難,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1.小組進入虛擬學習社區,了解教學公告,獲取研究專題。

  2.小組長根據研究專題合理分工。

  1. 各人根據興趣自主選擇專題,并根據自己承擔的任務查找有關資料,預習、整理、質疑。

  2.小組內交流、整理、上傳學習發現和學習困惑。

  虛擬學習平臺和互聯網

  虛擬學習社區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間,學生利用這個虛擬學習社區獲取學習任務——小組合作收集資料——小組交流、整理、上傳資料,通過這個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意識,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推理并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利用教學平臺反饋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困難,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課后學習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時間

  教  學  活  動

  信息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學生自編關于年月日知識的數學題。

  活動二:學生制作關于年月日的心意卡。

  活動三:學生制作關于年月日的精美年歷。

  課后自主創作

  課余

  1.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小組活動:上傳有關年月日的數學題、制作并上傳有關年月日的心意卡、制作“希望星球” (一年300天,四季分明)年歷卡,教師及時給予幫助。

  2. 為學生在虛擬學習社區提供交流空間,組織學生網上欣賞、點評。

  小組成員根據各人特長分工協作,根據課外研究專題收集有關資料,完成并上傳作業。

  利用虛擬學習社區對同學的作品進行學習交流、點評。

  虛擬學習平臺和計算機已有的工具軟件。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審美素養。

  課中學習

  學習內容

  教學環節

  時間

  教  學  活  動

  信息技術應用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關于年月日的知識:年月日的規定;各月的天數特點;閏年平年的知識。

  學生進行練習

  一、談話導入

  二、匯報交流,自主探究。

  三、解決實際

  四、布置課外作業問題

  1分鐘

  30分鐘

  8分鐘

  1分鐘

  展示學生上傳的資料,小結課前預習情況。

  1.組織學生關于“年月日的規定”的匯報,提供地球公轉自轉的視頻,加深對年月日產生的認識。

  引導小結: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周是一個月,地球自轉一周是一日。

  2.組織學生關于“各月天數”的學習交流。

  組織學生匯報并開展進一步的研究活動:①驗證各月天數的特點;②算一算一年的天數。

  引導小結:大月31天:1、3、5、7、8、10、12月。小月30天:4、6、9、11月。2月是特殊月:28或29日。可通過拳頭記憶法或兒歌等記憶。一年366天或365天。

  3.組織關于“閏年、平年”的學習匯報。

 、俳M織小組活動,圍繞三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究:a.觀察二月份28天與29天出現的情況,你能發現平年閏年出現的規律嗎?b.為什么會出現閏年(二月份29天)的情況?c.怎樣判斷某一個年份是閏年還是平年?舉例說明。

 、诮M織匯報。

  引導小結: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用年份除以4,如果是4的倍數就是閏年(365天),不是4的倍數就是平年(366天)。

 、劢M織學生判斷下面年份是閏年還是平年(先估計,再通過計算判斷):2004、1991、1986、2000、1975、1933、1962、1937、1929、1929、1900。

  4.組織學生推理探究“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情況。

  引導小結: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公歷年份是整百年的要除以400,是400的倍數的年份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年份是平年。

  組織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及了解“歷史上的今天”。

  布置課外研究專題:

 。1)準備制作創意年歷卡:制定“希望星球”的歷法。“希望星球”:自轉一圈是一天24小時;公轉是一年7200小時整即300天;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沒有月球這樣的衛星;適合人類居住。

 。2)收集有關年月日的有趣的題目。

 。3)準備用powerpoint制作心意卡。

  1.小組代表匯報,互相補充,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加深對年月日的規定的認識。

  2.小組代表匯報,補充。在老師的引導下按不同任務開展小組活動:①利用教學軟件中的“在線年歷”驗證各月天數的安排特點;②用計算器算一年的總天數。

  3.積極投入到探究“閏年平年”的活動中

 、俑鶕齻問題開展小組活動:a.小組分工。b.查找資料:教學軟件、書籍、組內收集的資料等。c.填寫報告,張貼結論,互相學習。

  ②小組匯報,小結。

 、4位學生借助網絡來判斷,其他用計算器計算判斷。

  4.小組討論,個別學生回答.

  利用網絡資源(機靈島、歷史上的今天、課外資源庫)自主學習。

  根據專題內容在課外做好設想與資料的收集。

  虛擬學習平臺

  教學軟件

  本節課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學生的匯報、展示、交流,教師的及時引導學生驗證、推理、提升,在師生互動的動態生成中共同推進課堂。

  在組織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自學的情況并給予表揚,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困惑給予幫助,及時根據學生的匯報引導提升,起了一個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

  在探究平年、閏年特點的過程中訓練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思維,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研究知識的情感。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通過學習課件所提供的資源,豐富課外知識。

《認識8》教學設計 篇19

  學習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同學們,老師這有一張白紙,現在,我想讓這張紙站立起來。ń處熝菔炯垯M站、豎站怎么都不行)怎么站不起來呀?同學們能想辦法幫幫老師嗎?

 。ㄕ垖W生拿出紙試驗,并到前面展示。)

  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教師指出:像這樣(指卷成筒形的)形狀的物體在數學上稱為圓柱。圓柱有什么特征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主動探究——認識圓柱的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大型建筑的支柱、筆筒、崗亭等實物圖

  指出:這里的支柱、筆筒、崗亭的主體部分都是圓柱,人們把許多建筑物設計成圓柱形狀,以增加立體感和美感。

 。2)請學生找找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3)利用課件從上述實物圖形中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

  2.操作感知—圓柱的各部分

 。1)請同學們看看、摸摸手中的圓柱形物體,同桌討論:圓柱有幾個面?這些面有什么特征?

 。2)組織學生交流,初步感知圓柱有三個面,其中有兩個面是平面,是兩個圓面,叫圓柱的底面;還有一個面是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3)請學生說說手中圓柱各部分名稱。

 。4)感知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關系。

  引導學生觀察、議論,并說出自己的做法。

  可能有如下方法:

  a.可以剪下來比較;b.量半徑、量直徑;c.量周長;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紙上沿著它的周邊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再把模型倒換過來比較。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圓柱上下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3認識圓柱的高

 。1)教師出示兩個高、低不同的圓柱,提出問題:哪個圓柱比較高,為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圓柱的高低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指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2)怎樣測量圓柱的高

  a 獨立探究:讓學生想辦法測量自己手中圓柱的高。b 集體交流測量方法,使學生明確,用直尺和三角板可以比較準確的測量圓柱的高。

  4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

 。1)猜一猜: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么形狀?

  (2)剪一剪: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然后展開攤平——(會得到一個長方形)

  (3)議一議:展開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4)集體交流,形成共識: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5)知識拓展

  a.什么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會得到一個正方形?

  b.如果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什么形狀?導發現:當圓柱底面的周長和高一樣的時候,把圓柱側面沿高展開后得到一個正方形;如果沿一條斜線剪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

 。6)做一做:快速轉動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看看有什么發現?

《認識8》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滲透學習方法。

  1、復習。(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2、揭示課題。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用長、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圓柱的特征。

  1.引出研究問題。

  出示教學掛圖:(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

  圖上的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圓柱形)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圓柱的認識。(板書課題)

  2、舉出生活中的圓柱。

  在咱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3、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①觀察研究圓柱。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請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圓柱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獨立觀察、操作)

 、谥该麉R報交流。(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周圍的面。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圓柱有無數條高。)

  ③認識圓柱的高。你能給大家指一指圓柱的高在哪里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④小結:大家的觀察很仔細,確實圓柱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兩個圓和一個曲面,并且兩個圓的面積相等,在圓柱中,兩個圓叫圓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板書)    

  4、設置問題障礙,深化特征的研究。

 。1)猜想圓柱的底面和側面的關系。

 、賵A柱是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側面組成的,是不是任意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呢?(不是)我這里有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圓和一個側面,他們能不能組成一個圓柱呢?

 、趫A柱的底面和側面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學具進行研究。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3)各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師生共同總結。

  我們可以把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把它展開后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就把側面這一曲面轉化成了平面,現在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5)同桌兩個用本子作學具互相說一說。

 。6)師生再次演示圓柱的展開情況。

  【設計意圖】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操作經驗內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了對圓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圓的關系時,教師適時地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推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運用特征,解決問題。

 。1)明確小組合作要求。

  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發現了圓柱的基本特征,F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張長方形紙(長62.8厘米、寬31.4厘米),請你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以這張長方形紙為側面的圓柱,請大家先討論應該怎樣去做,有了想法后動手操作。

 。1)小組合作交流。

  (2)各組匯報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出有兩種制作方法)

 。3)各小組相互欣賞制作的圓柱。

  (4)小結。

  雖然兩個小組做成的圓柱形狀不同,但他們都用到了今天所學的圓柱的基本特征:圓柱由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和一個側面圍成的,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設計意圖】圓柱體的制作,引導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既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鞏固練習,夯實基礎。

  1、練習二第1題:下面各圖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圓柱?請指出來。

  2、練習二第2題: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請標出來。

  3、教材第11頁做一做:指出下面的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4、練習二第3題: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圖形,寫到括號中。

  【設計意圖】有效的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六、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側面展開——長方形      化曲為直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p10—12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圓柱的側面與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觀察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具準備:圓柱體、硬紙、剪刀、膠帶、圓規、直尺、掛圖

  課后反思:

  【設計理念】

  1、遵循初步感知,再抽象概括的規律。教學圓柱的特征時,先讓學生觀察,找一找圓柱的特征,從許多各不相同的圓柱中粗略地找出圓柱的共同特征——都有兩個面是圓,上下粗細相同,有一個曲面。然后再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認識各部分特點,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底面和側面的名稱,全面歸納各部分特點,抽象出圓柱的空間圖形,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

  2、加強動手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認識底面的特征時,先

  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操作經驗內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了對圓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圓的關系時,教師適時地啟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公式推導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潛移默化中教會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去體驗,既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圓柱體的制作,引導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既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認識8》教學設計 篇2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萬以內數的認識,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1000以內數的認識,本課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新課標也指出要在教學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因此這部分教材是小學生開始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課題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進一步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千以內數的讀寫”,基本上已經掌握了數的讀寫法則,同時對數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據知識的遷移,學生對于萬以內數的讀寫,基本上能自主掌握。鑒于學生學習的情況,在教學讀、寫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操作實踐和聯系實際的活動,體驗數的發展,認識計數單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內數的實際含義,能準確地說出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數位順序,了解千以內數的組成,初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千以內數的組成、數的讀寫、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聯系實際,體驗“一千”,發展學生的數感。

  難點

  正確數出接近整十、整百數拐彎處的數,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教學方法:引導,探索,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等。 教學手段: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教學準備:計數器,每人十個小方塊,教學掛圖。

  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一、 直接引入,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萬以內數的認識。

  講授新課,教學例4

  師:首先我們來觀察一幅畫,南京長江大橋,它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

  師:這上面有兩個重要的數字,如何來讀,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1、引導學生自學例4

  出示課件中的小方塊:

  (1)一個一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是十,共有10個;

 。2)十個十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十是百,共有100個;

 。3)一百個一百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百是一千,共有1000個;

 。4)一千個一千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千是一萬,共有10000個。

  師: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

  2、用計數器從一千撥到一萬

 。1)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2)教師撥一千,學生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師:當我們撥到九千時,應該先把9退后,向前一位進1

  3、引導學生自己編出“數位順序表”

  (1)大家回想一下,我們總共學了多少個計數單位:(5個)

 。2)那能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數位順序表”嗎?

  給出例子如下,引導學生補充完整:

  4、做一做

 。1)一千五百、六千零五十、一千二百五十六的寫法、讀法及組成

 。2)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撥一撥,寫一寫,讀一讀。

 。3)學生總結讀數、寫數的規律。

  (4)多媒體展示規律

  三、教學例5

  1、教學例5類似題

  師:大家預習時,已經做了例5,那我們再試著做一下這道題

 。1)誰能先來寫(調板)

 。2)誰還能再讀一下(調板)

 。3)接下來看一看組成(提問)

  2、總結讀寫的方法

  師:讀寫都是從(最高位)開始的

 。1)寫法:千位(百、十、個)是幾,就寫幾。

 。2)讀法:千位(百、十)是幾,就讀幾千(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

 。3)組成

  3、做“做一做”

  老師撥計數器,學生來讀寫、陳述組成

 。1234,5126,2374)

  四、鞏固練習:我會做

  1、按規律數數。

  a.996、997、     、     、     、      ;

  b.2270、2280、     、     、     、 ____ 、____ ;

  c.5600、5700、     、     、     、     ;

  2、說出下面的數是有( )個千( )個百( )個十( )個一組成的。

  331是由(   )個百(   )個十(   )個一組成的。

  7175是由(  )個千(  )個百(  )個十(   )個一組成的。

  6178是由(  )個千(  )個百(  )個十(  )個一組成的。

  師:有關這些數你還知道什么?

  3、選擇:

  由5個千7個百三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數是(。

  a、2573     b、5237     c、5732      d、7352

  4、拓展練習

  設計意圖

  學生觀察圖片找到關鍵數字。

  (1分鐘)

  學生自主數數,同桌之間合作。

  (7分鐘)

  借助計數器快速地數到10000。(6分鐘)

  學生自己編出“數位順序表”(7分鐘)

  學生合作

  學生自主做題(6分鐘)

  全班匯報(2分鐘)

  多請幾名學生說,學生可能說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數位……。

  (3分鐘)

  孩子們逐漸學會歸納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1分鐘)

  設計意圖:直截了當地進入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通過小正方體直觀的認識一萬到底有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了千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基本上掌握了千以內數的認識,所以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借助于課件的刺激和計數器,學生能合作學會萬以內數的認識,并能基本總結出讀數和寫數的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數位的順序,能快速讀數和寫數,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ㄔO計意圖:通過活動練習,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

  課堂小結

  2分鐘

 。赫f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分鐘

  課時練

  板書設計

  萬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是十

  10個十是百

  10個百是一千

  10個一千是一萬

  教學反思

  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萬以內數已經是比較大的數了。他們在生活中接觸大數的機會不多。但是,學生經歷過百以內數、千以內數的學習,積累了一些認數的經驗和數的知識。

  在教學中只要充分利用好教具和學具——掛圖、小方塊、計數器等,就能幫助學生很好的學習萬以內的數。

  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學生在數小正方體的過程中,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

《認識8》教學設計 篇22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1、電腦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

  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特征?(面都是平的,有棱,還有角)

  小結:同學們說得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新的圖形。

  2、觀察實物

  觀察老師手中拿的物體是什么圖形?(圓柱)圓柱與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也有自己的特征,同學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一)、整體感知圓柱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體的?(學生舉例)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圓柱體實物(電腦演示)

  如果把它們畫下來是怎樣的呢?(電腦演示由實物到幾何形的抽象過程)

  同學們剛剛說的圓柱都是直直的,而且上、下一樣粗,像這樣的圓柱就叫做直圓柱。我們小學階段學的都是直圓柱。

 。ǘ、研究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1、認識圓柱的面

 。1)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拿一個圓柱,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然后互相交流有什么發現。

  (2)小組匯報,師生一起整理圓柱體的特征,師隨機板書:

  底面2個  完全相同  圓

  圓柱

  側面1個  曲面

  (3)師追問: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兩個底面相等的?(①觀察;②畫剪,把兩個底面分別畫在紙上剪下來比較;③量周長;④量直徑。)

  真了不起,能用不同的方法發現圓柱體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看電腦是怎樣演示的。(電腦演示把上、下兩個圓完全重合。)

  2、認識圓柱的高

  (1)出示兩個底面相等高度不同的圓柱。

  這兩個圓柱有什么不同?(一個高、一個矮)那么圓柱的高、矮是由什么決定的?(由圓柱的高來決定的)誰來指一指這兩個圓柱的高?(請1學生來指高)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圓柱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你們會量圓柱的高嗎?(請1人演示量高)讓學生動手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圓柱的高。(a.用三角板直角邊量;b.用直尺貼著側面量;c.把圓柱的側面放倒在紙上畫高……)圓柱的高有多少條?(板書:無數條)這無數條高的長度怎么樣?(板書:都相等)

  電腦演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且相等。

 。2)找一找圓柱的高

  請學生找一找硬幣、茶葉罐(橫放、豎放)、圓柱形水井的高。

  了解高的不同說法。(長、深、厚)

  這時教師讓學生拿出圓柱,同桌的兩名同學相互指出圓柱的兩個底、側面和高,師生共同看板書,小結圓柱的特征。

  3、圓柱的側面展開

 。1)分別制作圓柱

  要求:4人合作用學具袋中的材料制作一個圓柱。在制作過程中考慮兩個問題:你們是如何選擇材料制作的?通過制作你們對圓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發現?

 。2)小組匯報

  學生4人合作制作圓柱,指1人代表小組介紹如何制作的。(邊介紹邊用實物投影展示)

  a組:從3個圓、2個長方形中選擇2個完全相同的圓和1個長方形,把長方形卷成一個圓筒,粘貼成一個圓柱。發現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師追問:為什么不用另一個長方形?(因為另一個長方形卷起來比2個圓大。)

  b組:從3個圓和1個長方形、1個正方形中選擇一個正方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粘貼成一個圓柱。發現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c組:從3個圓、1個長方形、1個平行四邊形中選擇一個平行四邊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粘貼成一個圓柱。發現圓柱的側面斜著展開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圓柱底面周長,高等于圓柱的高。

  通過制作圓柱和這三個小組代表的發言,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當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能得到一個正方形,斜著剪開能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認識8》教學設計(精選22篇) 相關內容:
  • 《10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認識8》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認識123》教學設計(精選18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1—5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2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認識11~20》教學設計(精選18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8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3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1~5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10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22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1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 | 国产精品禁漫天堂视频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 | 国产一级av毛片 | 国产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 日本www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亚洲一区 | 国产精品午夜理论片福利不卡 | 狼人久久乐| 黑人与娇小精品av专区 |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 |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极品 | 夜夜爽www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本少妇做爰全过程二区 | 蜜臀99 |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 | 免费黄片国产精品 | 一级特黄bbbbb免费观看 |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 一区二区毛片 |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 大尺度做爰黄9996片视频 |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 中国肥老太婆高清VIDEO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久久久久夜夜夜综合国产 | 一区二区视频 | 超碰自拍97| 伊人亚洲视频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章节把亲妺妺强h怀孕小说 免费无码十八禁污污网站 久色视频 | 九九久久影院 | 56popn国产在线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 国产xxxⅹ野性xxxxhd | 两个少妇给我口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