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運餡餅
分享交流生活事件,引導幼兒感受與同伴合作、分享的經歷及帶來的快樂
1。 提問:故事里的小螞蟻們太讓人喜歡了,你最喜歡小螞蟻的什么地方呢?
2。 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團結的事情
3。 展示教師抓拍的幼兒在園合作、分享的照片,請幼兒回憶、講述愉快體驗
4。 教師小結:
生活中,小朋友也像小螞蟻一樣,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比較小,但是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就會變得很大,也會得到更多快樂。
延伸活動
1。 在表演區中豐富頭飾、道具、場景,支持幼兒深入表演故事。
2。 引發幼兒觀察昆蟲、了解昆蟲的興趣。
3。 生活中繼續觀察并引發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行為,感受合作的快樂。
活動評析
《運陷餅》是一則有趣的擬人故事。故事以螞蟻發現餡餅-蟻王安排運餡餅-螞蟻合作運陷餅-分享餡餅為線索,生動地展現了一群“會分工、會合作、會分享”的螞蟻形象。中班幼兒都有生活中觀察螞蟻的經驗,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故事能夠引發幼兒傾聽、學習的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因此,活動中教師為幼兒營造了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采用了細致觀察、參與討論、大膽講述、模仿體驗等方式,引發了幼兒對“兩只螞蟻發現餡餅”“蟻王安排運陷餅”“螞蟻分工合作運陷餅”三段場景的重點討論,教師通過適宜的點評和鼓勵,支持幼兒更好得理解了故事內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 多元整合
首先在學習內容上體現了整合。內容雖以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為載體,但故事中巧妙地滲透了工蟻、兵蟻、蟻后以及螞蟻群居合作等有趣的生活習性,豐富了幼兒得生物科學知識。同時,故事中獅子發現香腸的不屑一顧和螞蟻發現香腸的如獲至寶產生了強烈對比,體現出同一片香腸在不同大小動物眼中的不同感覺,既展現了物體量的的相對性,又給幼兒初步的哲學啟蒙。
其次在學習方式上體現了整合。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教師設計了待有動畫效果的ppt,通過視覺的直觀感受,支持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通過教師生動地示范講述、幼兒動作的模仿體驗等多種途徑,幫助幼兒在情景感知理解“雄赳赳、氣昂昂”“氣喘吁吁”等詞匯,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引發了幼兒視、聽、說、做等多通道感官主動參與學習。
2。 搭建支架,促進幼兒有效學習
好的教學應處于教學最佳期,即最低與最高教學界限之間的距離。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的搭建支架,幫助幼兒處于學習“最近發展區”,為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建構提供支持。
本次活動教師首先搭建了提問的支架。活動中,教師施以多角度的提問,如引導觀察類、指導講述類、激發想像類、啟發思考類,為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幫助幼兒達到主動構建學習的目的。如:香腸變成了螞蟻眼中的“大餡餅”是幼兒理解的難點,教師采用發散式提問引發幼兒的熱烈討論,從而既幫助幼兒理解了小螞蟻驚喜的心情,又使得幼兒對“天上掉下個大餡餅”這句俗語有了一定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