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中若干問題及應對措施
事實上,有些國家對于幼小知識點銜接問題有明確的規定。以語文學習為例,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規定:幼兒應“知道詞音是由開始、中間和結尾的音構成”;幼兒應“認識、書寫字母表中的大部分字母,知道字母表示讀音”;“了解一些書寫方面的習慣(如從左向右、字和字之間有空隙、詞由字母拼寫而成)”;會“寫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短詞”;會“在教師畫好的圖表中寫句子”等。《英國基礎階段教育(3~5歲)課程指南》中要求幼兒:“能有效地運用鋼筆寫出字母”;“會書寫自己的名字,開始造簡單的句子,有時能用標點符號”。
可以看到,這些銜接內容有別于完整、系統的小學知識教育,而是零星、初淺、基礎化的知識點滲透。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幼兒上學后如果事先掌握一些零星知識,教師講課時就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知共鳴。譬如,小學階段,拼音教程只安排一月時間。如果入學之前從未接觸拼音,幼兒就會面臨接受困難。因此,我園在大班年段設立了專門的“拼音游戲”時間,讓幼兒通過與“拼音寶寶”做游戲對拼音字母有粗淺的認知,對字母書寫規范有一定的印象,對四聲有一定的了解,并激發幼兒學習拼音的興趣。又如,我園一直以生活游戲識字的形式,讓幼兒在生活與游戲中自然習得一些漢字,以激發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不要求書寫,只要求認讀并理解意義,這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施行后的小學語文教育理念也是十分契合的。我們的知識點銜接內容是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愿望設定的,在實施中做到把握分寸、趨利避害,幫助幼兒開一個好頭,使他們對小學階段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隨著幼小銜接工作的深入與細化,必然有一些新的誤區與困惑逐漸派生出來,這就需要研究者把握住正確的銜接方向,科學、辨證地看待工作中的問題,從實踐中尋找答案,逐漸使一些銜接工作中的模糊區域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