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變化所帶給我的思考
女兒快六歲了,最近變化很大。有時候做的事,說的話讓人刮目相看,而且很具有可行性。
去年我覺得孩子已經五歲了,覺得應該讓她自己學著管理自己,所以一直想做一張兒童自評量表,讓她自己去給自己評分,但想歸想了,一直沒有去完成。老公也說過幾次,他也沒有去實施。前幾天,孩子實然拿出兩張紙,讓我替她寫兩句話:一句是“爸爸幫助媽媽洗碗情況表”。另一句讓我寫在另一張紙上,“王梓日常生活學習表現表”。寫好后我問她,你準備干什么,她說要和爸爸比賽,看誰在家里表現好。表現好的,晚上給畫個笑臉,表現不好的,畫個哭臉。我說想法很好,你畫讓媽媽看著,她便拿起筆先在爸爸那張紙上畫了起來,畫的直線不太直,她沒有用尺子,我想看看她的思路,讓她自己去發揮想像,所以沒有打擾她。她畫完后,我明白了她的意圖,我也覺得很好,很可行。我便說畫的真好,想法也不錯,很有創意。不過媽媽教你怎樣用尺子畫表格,這樣畫出來的表格就很漂亮,在我的幫助下,一副很規則的表格完成了,她看著爸爸的表格,歉意的說,“爸爸對不起,我不知道用尺子畫表格,所以畫的不好”她爸爸說“沒事的”我也說下次給爸爸畫好就行了。當我倆說完后她安心多了。
剛開始幾天他倆都是笑臉,有一天孩子上學遲到,晚上做作業也不自覺,并且晚上睡覺也沒按時。于是我做主給她畫了個哭臉,她很傷心的哭了,我看著她哭心里也很難受,也有點后悔自己的決定,但我又一想要按照事實來做,要不就縱容她了,也想讓她明白有些錯誤是不能原諒的。過了一會,我和她一起睡在她的小床上,抱著她,又和她說了一會兒話,她心情好多了,我便回到自己的床上,不一會兒,我就聽到女兒熟睡的聲音。其實有時候她也會犯錯誤,但晚上我都會對她說,雖然今天某某事做的不好,但某某事做的很好,而且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好,媽媽覺得應該畫個笑臉,我這樣做是想讓孩子從中學會寬容,明白任何事都會有變通,不能事事都太認真,不要追求完美,生活本來有許多瑕疵,任何事不能要求做的最好,只要盡力就好,錯了沒事,只要改過就好。教育之一就是幫孩子改正一個又一個的錯誤,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有一種學習只有錯了以后才能明白,才能懂得,所以我們不能害怕孩子犯錯,而是怕自己處理孩子犯錯的能力。我們不能成天盯著孩子的錯誤,我們需要的是盯著自己,因為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是家長的問題。
昨晚睡覺前老公對女兒說“你怎么這么喜歡穿新衣服,我就不喜歡穿新衣服”。女兒說“每個人的特點不同,情況也不同,所以愛好也不樣。聽了他倆的對話,讓我覺得很好笑,而且拍手叫好,說寶寶反駁的很好,說的很有道理。也讓我不油然想起了今年剛開學那會,孩子要報課外興趣班,她非常喜歡畫畫,但老公一直不支持,無奈之下我就在她們幼兒園給孩子報了美勞班,現在已經有一年半了,今年我覺得孩子馬上六歲了,再也不能往后推了,再這樣下去,孩子會失去興趣的,打算在外面報個專業一點的。于是我和老公關于這個問題,做了個透徹溝通,最終明白他只是不想占用孩子休息日,不想讓孩子那么累,也不想讓我們也跟著受累,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先反駁他的一些錯誤的認識,然后說了我的理由,再舉了些例子。又加上孩子眼淚的助陣,在我的再三堅持下,在孩子的渴望中,老公最終敗下陣來,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