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園》案例與反思
春夏秋的百草園 按斑蝥 冬天的百草園 塑羅漢
拔何首烏 捕鳥
摘覆盆子
師:從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反映了少年魯迅怎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天真淘氣、熱愛自然、喜歡探索、愛好自由。
師:百草園中雖沒有爭奇斗艷的鮮花,也沒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但是卻是天真活潑、熱愛自然、喜歡自由的少年魯迅的樂園。
[這一板塊是落實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的關鍵,要求學生走進課文,細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作者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的細致,養成觀察的習慣,掌握描寫景物的方法。]
6、如果讓他離開這個樂園,并且要去全城最為嚴厲的書塾去讀書,他的心情會怎樣?文中哪里寫到他此時的心情?
明確:最后一段。(請大家聽錄音,思考他此時的心情。)寫出告別百草園時的深切的依戀和迷惘的心態。大家想了解他在三味書屋的學習情況,可以課后去看看《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接下來的文章。
[把握作者離開百草園時的心情,有助于對整篇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使教學板塊更完整。]
(五)三讀課文,深入挖掘,感受文中濃郁的兒童情趣。
1、師:百草園在作者筆下,是這樣一個有聲有色、生意蔥蘢的“樂園”,但它實際上是個怎樣的地方?從文中哪里看出。
明確:“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園”。
2提問:“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園”在作者筆下為什么回變成一個“樂園”?
明確:細致地觀察和描寫,高超的描繪本領,“化平凡為神奇”;對自己所描繪的事物有一種熱愛的感情,懷著一種天真無邪、熱愛自然、好奇活潑的兒童情趣去寫。
正如著名魯迅研究專家李何林說:“此文,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
4、小結:(強調寫法)作者為表現百草園“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從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沒有順序地描繪了四季百草園的自然景物及在百草園中的有趣活動,表現了少年兒童天真活潑、熱愛自然、喜歡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進一步感受作者“化平凡為神奇”的非凡的寫作功底,深入感受文中濃郁的兒童情趣。]
(六)聯系課外,遷移拓展,深入體驗細致描寫景物的方法及魅力。
師:作者能“化平凡為神奇”,不僅得益于他細致的觀察和描寫,還因他身邊的景物能真正投入了感情去描繪,大家課外還有沒有讀到哪些文章,其中的作者也能“化平凡為神奇”,通過他的妙筆生花,為我們留下優秀的篇章,讓我們領略到一種別樣的情趣。
學生小組討論,啟發思維,后自由回答。
[學生思維被拓展,回答較為踴躍,并且,語言富有知識性,表述風趣幽默。課堂氣氛比較輕松。]
如朱自清《綠》。欣賞《綠》中的片段:
“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梅雨潭正因有了這篇《綠》,才被外人所熟知,去過那里的人都說,那是個平凡的景點,并沒有如作者所描寫得那樣令人神往,但在作者筆下,梅雨潭的綠寫得奇特而脫俗,這種綠已升華,滿蘊著希望與靈性,輕盈而又顧盼生情。
希望大家把我們今天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去,用心、用自己的真情具體真切地去描繪我們周圍的景物。
[把課文知識遷移拓展到課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細致地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品味語言的無窮魅力,明確觀察對于描寫景物的意義,培養細致地描寫景物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平時注意積累,有意識地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
(七)布置作業:
1、選取校園中的某一處地點,寫一篇隨筆,要求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細致地去觀察景物、描寫景物;
2、同步、作業本。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通過描述自己平時熟悉、常見的景物,讓景物呈現別樣的情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根據作業反饋情況,可了解本課教學目標落實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進一步的補救措施。]
(八)板書設計:
百草園
自然景物 樂園 有趣活動
荒園
[這是一種“文字圖象式”板書,較好地體現全文的主要內容,重點突出,簡單扼要,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內容和把握重點!鞍俨輬@”是魯迅少年時代最重要的活動場所,文章圍繞“樂園”,為表現百草園“那時是我的樂園”,細致地描繪了百草園中的自然景物和有趣活動。]
四、教 學 反 思